在各大串流影音平台享受電影時,那些形容不同聲音的字幕大概讓你似曾相識,它們稱作「情境字幕括號」,專為聽障人士觀賞而設。有沒有想過,把所有聲效關掉觀看電影是怎樣的體驗?一齣靈異驚慄電影,原先神出鬼沒的怨魂能否一樣嚇得你魂飛魄散?災難片中突如其來的爆炸聲又能否令你體會到身處火海中的驚惶失措?偏偏聾人若要觀賞電影,就必須依靠字幕去填補這些缺少的拼圖,讓他們在幻想世界中感受影片中展現的威力。
或許有人會認為現今科技發達,聾人佩戴助聽器不就可以如健聽人士一般觀看電影了嗎?相反,助聽器的功效一直都被過分吹捧,加上電影院充滿不同嘈雜的環境聲,身旁食得興起的爆谷咀嚼聲,頭頂上的冷氣機聲,經過助聽器放大數十倍後,恐怕銀幕上寧靜的圖書館彷彿都變成熙來攘往的菜市場。因此,聾人在觀看電影時非常依賴字幕,可是有時對白太頻密,他們很難完全理解故事發展,或難免忽略一些細節。
無障礙戲院的發展 聽障影迷們的福音
字幕,正是令聾人能夠與健聽人士同步分享觀影體驗的基本工具,可曾有電影公司以字幕會在螢幕上阻礙觀感為由,拒絕配上字幕。幸好香港亦有心人致力改善聾人的觀影體驗,成功讓UA兩間戲院增設可直接集中電影原有聲道的儀器。可是資源及關注所限,若要追求真正的「無障礙戲院」香港還有好一大段距離。放眼國際,以美國為例,一個名為ActiView的軟件集合了口述影像、控制電影音源、情境字幕、甚至乎跨語言翻譯,可謂同一個應用程式照顧百萬人。隨著社會漸逐推崇共融文化,相信當中不乏有志改變現狀的人,漸漸改善聾人向來被剝削的觀影體驗。
由零開始 自家手語傳譯直播
電影的情節對白早已塵埃落定,作品也許能夠容易配上字幕促進理解,但直播節目如頒獎典禮,那份宣布結果前的緊張、得獎後的感動,聾人又如何與大眾同步分享?坊間總是一些資訊性節目才配有手語,就像聾人都不需要娛樂似的。正因如此,「香港手語來自聾星」的Anita早在2017年,集合了一個翻譯小隊,在Facebook上完成了首個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實時手語翻譯。由開初十數個幫手擠在某個客廳暈頭轉向地進行初試,直至今年受大會邀請來到錄影廠,面對偶像MIRROR仍然壓制著興奮心情,有條不紊地為更多聾人帶來最貼地的手語,有賴他們長期堅持,使得廣大聾人有機會與眾同樂。
那何謂最貼地的手語?原來聾星兩位上鏡的手語傳譯姐姐Anita和Brenda均為聾人傳譯員,你可能會感到疑惑,若然他們無法聆聽台上的一字一句,又怎能做出千變萬化的手語翻譯呢?答案很簡單,聾健傳譯員居功至偉,先由健聽傳譯員接收台上發表的資訊,快速的轉達予聾人傳譯員,讓他們以更地道的手語翻譯,其母語定能表達得更傳神,更為容易理解。
Brenda(左) Anita(右)
本土語言 每個地區均有自己的手語
「它」絕對是與世界接通的一大橋梁,是值得被尊重及重視的文化;近年香港人對廣東話保育的意識逐漸提高,但其實有另一種語言也是香港獨有的,它就是「香港手語」。
不少人以為全世界聾人都是運用同一種手語作交流,事實並非如此。現存的國際手語 (International Sign),可用作跨國界的溝通,由於它既沒有固定的詞彙,又不包含語法,在手語世界並不普及,甚至不被歸類為一種語言。多數國家會根據各自的語言、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建構出一套獨立的手語系統,重視生活應用,自然不約而同地專注發展本地手語,容易忽略國際化的溝通。
例如「西方」一詞 ,香港手語會用雙手形成一個中文字「西」的形狀,而在美國手語中,就會舉起三隻手指,即「W」,並移向象徵西方的左邊。正因手語是如此複雜,同一個手語配上不一樣的口形與表情,表達的意思係亦截然不同,直播傳譯前需要做更充足的準備。Brenda直言:「最大的挑戰是無稿,需要隨時執生」,頒獎禮上嘉賓「互窒」,得獎者感人肺腑的感言,這些都依仗傳譯員的經驗及默契。不論是開場音樂,或觀眾因嘉賓發言哄堂大笑,傳譯們都會一絲不苟展示,務求令聾人觀眾獲得最全面的觀看經驗,他們將這些視作身為傳譯員專業水準。
一份專業情操 可不是應份的任務
Brenda提及: 「由於大會表示沒有足夠預算,今次我們做手語傳譯並沒有收入,但是經過反覆思量後,我們還是決定義務做手語傳譯。」傳譯員提供專業服務正如醫生律師一樣,理應收取費用,既然都是利用專業知識為別人效勞,待遇何以出現距離?社會潛藏一套視覺,一直將聾人等社群視作弱勢群體,默認為一班需要等待大眾救援,變相削弱他們發揮所長、展現自我價值機會。
這群無聲的人才,仍然寄望將來,能夠爭取香港手語應有的地位,這是需要逐步建立的,媒體工作者們,不妨從下一部作品開始,邀請聾健傳譯員一同參與吧。
撰文:Anson
編輯:Athena
相片由授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香港老字號】傳統中式餅店 美其香餅家|屹立近半世紀 堅持傳承唐餅手藝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05178
【香港老字號】點心店屹立西環40年 凌晨五點開店賣手工點心|老闆:做完今年打算退休了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16320
【香港老字號】九龍城重建倒數|61年荳品店倒數最後歲月 老闆﹕好開心終於退休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21739
【香港老字號】四代傳承最正宗地道本地茶品 創新口味擴至網店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025044
【香港老字號】大昌隆紙號以手藝重注活力與價值 被遺忘的節日習俗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052637
Follow埋Timable FB同IG
FB:
https://www.facebook.com/timable.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imable/
立即下載Timable App,隨時隨地捕捉本地活動資訊
iOS/Android:
https://bit.ly/timabl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