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簡介:
趙大勇,2002年開始獨立影像創作。第一部紀錄作品《南京路》講述在上海南京路商業步行街上的流浪者的生活。之後陸續拍出紀錄作品《廢城》,紀錄了寄居在廢棄的城市裡人的生活。實驗短片《下流詩歌》被囚禁的一群男女的狀態。劇情《尋歡作樂》講述兩個男人的故事,一個是城中村裡的騙子,一個是監獄裡的員警。這四部電影講述了當下中國人生存狀態,無法把握的命運。
影片簡介:
《南京路》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沒真實的姓名、沒有真實的社會關係,他們用家鄉的地名來稱呼自己。
他們以撿垃圾、偷東西、要飯、賣唱為生。這一群游走于社會邊緣人群,
他們聚集在上海南京路的各個巷口。
黑皮跟朋友借了幾百塊錢開始收售瓶子生意。 有一天搭檔將收瓶子的全部貨款跑了。從此欠下債務無法償還,借酒消愁幾經酒後鬧事被拘留﹎﹍
導演闡述:
我不能回避現實帶給我的巨大的心靈衝擊。
結尾我還是採用強烈的主觀意識來解釋這一段時間,來審視我們共同的生存空間。
展映獲獎
2006年維也納國際電影節展映
2007年globale Filmfestival Berlin
2007年北京紀錄片交流周評委會獎
2007年栗憲庭電影基金會收藏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2007中國雲之南電影節
2007年第8屆義大利羅馬亞洲國際電影節ASIATICA FILM MEDIALE羅馬獎
2008年上海巴黎北京城市中國街道藝術大展
《廢城》
這是一座廢城現在這裡住了一些農民。生活在這裡的人不但享受著城裡人的房屋和街道,還有他們頭頂上的湛藍的天空與暖洋洋的太陽。
本片用“上帝的聲音”(Voices)“記憶”(Recollections)“少年”(Innocence)三段獨立的部分來表現這座廢城裡人生活狀態。
一、上帝的聲音
兩代傳教士的平淡無味的家庭生活和傳教工作。但看似平淡的背後似乎隱藏著父子之間多年的苦澀與矛盾。
二、記憶
一段熱戀中的情侶、一段分裂的家庭和被拐賣的婦女講述埋在心裡多年的苦悶。三個不同遭遇故事卻有著共同的結局那就是最終離開廢城。他們過往的生活都變成了記憶。
三、少年
十二歲的阿龍獨自一人生活。他每天與夥伴們一起去幹活賺錢一起抓鳥遊玩 ,有時去信鬼有時信基督。無拘無束的活著。
導演闡述:
在我生存的環境裡,人們在革文化的命的同時也就是在蔑視生命存在的價值;當貪婪人們為了滿足自己不盡欲望,不顧一切的摧殘著僅存的文明。
面對已經面目全非的過去我們只能把歷史變成傳說。
城已經面目全非了,我們還能看清活在這裡人們的人性嗎?
展映獲獎:
2009年紐約電影節參展影片(2009)
2009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參展影片(2009)
2010年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展映(2010)
2008年第5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最高獎“獨立精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