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二十世紀初,由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所創作的《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以舞台劇的形式問世。而《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在1911年將舞台劇寫成小說的名稱。 因著《彼得潘》的膾炙人口,有一個心理學名詞以它命名,就叫做「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之所以用「心理學名詞」,而非說它是一個心理疾病,是因為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認為,這種心理反應的牽涉甚廣,他可以統歸於一種「依賴性人格疾患」。而深受此症困擾的人,多半會有逃避多多數形式上的責任,從事一些不成熟的舉動,且仍會眷戀其青少年時期的時光,會設法不斷留住青春。其症候群的特徵有:不負責任、缺乏自信、依賴心強、害怕孤單、寂寞、難於堅持、關係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