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Nov ‑ 13 Dec 2020 (every Sun) 11am ‑ 12:30pm (1 hour 30 minutes)

free
contributed by


明治維新常常作為日本近代化的標誌而被描述為一個近代改革的奇跡。

然而,日本的近代化轉型實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由一兩個重要事件來決定近代化的方向。明治時期許多制度性設置,固然從西方汲取許多營養,然而這些西方經驗在日本的可行性條件,卻必須在德川時期追尋。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講師林超純博士將通過對德川時期「參勤交代」制度的形成與實行,日本打開國門的過程以及明治時期一個高規格的環球遊學使節團等專題的探索,對日本的近代化作內外因素的討論。

報名連結:http://bit.ly/jptalks2020japan


【活動簡介】

日期:2020年11月22日(日)、11月29日(日)、12月6日(日)、12月13日(日)
時間:11:00 – 12:30
講者:林超純博士
語言:普通話
費用:HK$200/堂,全課HK$800/4堂
使用系統:Zoom(https://zoom.us/join

*可分堂報名
** 報名全課可獲安德魯·戈登著的《200年日本史(增訂版)--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乙本。


【講者簡介】林超純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講師

中山大學日本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碩士與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講師,主講日本近代史、中日關係史、日本近代的亞洲主義思想等課程。譯有《日據時期的香港簡史》一書。

研究方向為日本近代思想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及港日關係等,主要關注日本近代知識分子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的看法變化,以及中國文化在日本近代所扮演之角色。


【課程簡介】

第一課 「德川旅行團」——「參勤交代」與日本近世文化 11月22日(日)

各藩大名每年度往返於江戶與藩堡之間的行列,是德川時期日本列島上一道頗具特色的風景線。「參勤交代」是德川幕府統領全國大名最重要的政治設置之一,是保障德川二百多年和平繁榮的基礎制度。本課將討論「參勤交代」制度實施之前因後果,大名「參勤交代」隊伍在路上的有趣細節,其對德川將軍之統治、對各藩大名的藩務、對平民百姓及整個德川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尤其探討其在客觀上所帶來的農業商品化、經濟市場化等近代化影響。


第二課 日本的國門是如何被打開的? 11月29日(日)
美國的「黑船來航」常常被作為日本近代開國的標誌性事件。然而,美國並非第一個前來日本扣關的國家,佩里將軍的艦隊也不是第一隻兵臨城下的西方武力。德川嚴密的鎖國政策中,其實留著窺探世界形勢的巨大門縫。


第三課 「岩倉使節團」與明治維新 12月6日(日)
1971年12月,剛剛完成「廢藩置縣」這一全國性不流血革命不久,日本向西方派出一支人數規模極大、人員級別極高、遊歷時間極長、走訪地域極廣的環球使節團。這一使節團走訪了12個國家的120個城鎮鄉村,從政治、行政、軍事、外交、經濟、產業、教育、宗教、交通、通信、文化、娛樂等全方位考察西方文明各個領域。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直接影響了明治政府的發展方向。


第四課 明治時期的生活史 12月13日(日)
談論明治維新,我們常常比較關注上層政治制度或社會精英們的思想,普通人的生活則容易被一筆帶過。本課將走進日本民俗學鼻祖柳田國男為我們記錄下來的明治大正時期的生活情境。通過柳田國男的筆墨,我們可以從明治大正時期普通民眾的飲食習慣、居住環境、服飾、交通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觀察到明治前後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度、勞動模式、家庭制度、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實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