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稻米有何特色?種多少棵禾稻才煮到一碗飯?今時今日,香港農地能生產多少「本地米」? 元朗絲苗昔日進貢皇帝,為何今天斷種?
自六十年代起,水塘建設、丁屋政策、原居民外流......傳統文化的斷裂,水文糸統的破壞,如何令本地米漸漸成為絕響? 六十年代國際水稻研究所來港取種,齊眉、花腰仔、老鼠牙等十多種傳統米得以存留血脈至今。今日農夫如何把這些米種重新復育,過程中有何發現?
稉米、秈米、糯米,是世上三大類米種。多年來香港家庭食用最多是來自泰國、越南等地的東南亞秈米。為何他們能主導本地市場多年?日本的越光米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大眾寵愛?糯米可謂最備受忽略的一種,但日常生活食品、節慶食品,糯米卻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到底一代人的口味,如何被市場、政策、政治所影響 ?
▍對象:公眾 / 團體*
▍人數︰15-20人
▍地點︰大埔林村
▍日期:每月第一及第三個週六
▍早上9:30-11:00*
▍每人$100
*團體包團可另約時間
➜ 報名:
https://forms.gle/aVNAsh5iMSRhxWEg7
➜ 查詢:Karen 3628 7119 / 3954 7465
website:
https://sites.google.com/view/giftfromland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iftfromland
ig: giftfrom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