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9年底發現病毒開始,新冠病毒COVID-19這個名稱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繼有Delta變種病毒、現有Omicron新變異株,令人憂心,全人類的生活模式被徹底改寫,無人倖免⋯⋯
在變化不定的情況下, 卻是最易觸動藝術家最敏感的思維神經,是次參與展覽的六位本地藝術家,當中包括張志偉、張影薇、朱德華、胡興宇、鄧鉅榮以及余偉建,與策展人黎健強在這充滿不穩定性的疫情陰霾中,選擇以鏡頭作為工具,為這極具挑戰性的新常態作出回應,以不同角度記錄疫情下的香港及探索後疫情時代下香港的願景及一些可能性。
誠如展覽副題「新冠新觀」,本次展覽的六位參展藝術家以不同方式、透過不同的角度及以自身的美學回應疫情下的香港,道出疫情下的每一個獨特故事。
作品簡介
在作品系列《入侵》中,藝術家
余偉健以格外橫闊的全景片幅、超廣角鏡頭和黑白色調記錄疫情下的香港的轉變,令這些景物既捕捉了真實,也像是一首首情感豐富而具表現主義風格的詩篇。
疫情開始,「生活驟變」一詞,我們不禁會聯想起卡夫卡小說《變形記》中作爲家庭經濟支柱的男主角因醒來時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巨大的蟲子而擔憂自己不能工作的橋段。受《變形記》所啓發,藝術家
張志偉透過訪問不同家庭,用文字紀錄他們對疫情的感受;並邀請他們穿上特意製作的道具蟲服裝來拍攝照片,創作出作品《變形人間》。
口罩無疑成爲了現今人類生活的必需品。藝術家
鄧鉅榮作品《新觀。世音》專注以戴上口罩的臉孔作為這個時期的大眾面譜:觀眾可否透過眼神感受到他們的情緒?透過聆聽他人的心聲,又會否令口罩下的自己有所共鳴?
藝術家
胡興宇的作品《Normal Temperature》的藝術策略截然不同:藉著一個罕有的上天下地全方位身歷其境式的官能經驗,與參觀者在幽暗的空間裏分享他自去年初以來在疫情下生活的個人感受。
藝術家
朱德華選擇以作品《在未來》回應這些問題,帶出他對未來的想像。疫情爲人類文明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朱德華反思後於新作《在未來》展示他預見人類在大禍劫後在廢墟荒野由零重新起步的景像,創造出人類新的文明景象。
藝術家
張影薇向身邊不同人徵集了款式不同的口罩編織成民間的祈福物品 ─ 百家被─ 然後再以攝影的方式在作品《自求多福》中展示,祝願人類身體安康,為觀衆帶來一絲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