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na Fine Art 榮幸宣佈我們即將舉辦𝘙𝘦𝘧𝘭𝘦𝘤𝘵𝘪𝘰𝘯 映象。 是次展覽由八位藝術家們所舉辦的夏日群展,當中包括:金永憲、李奎烘、金俊龍、朴閏敬、Jon Poblador、朴智淑、張英淑和家住利男。𝘙𝘦𝘧𝘭𝘦𝘤𝘵𝘪𝘰𝘯 映象:夏日群展日期為二零二二年七月七日至九月三日。
為了慶祝夏天的來臨,是次群展所選的作品顏色鮮明奪目,但仍能夠融洽地互相陪襯。「映象」表面的意思是指影像在鏡面上反射後得出的效果。反射出來的映象有時是準確的,有時是被扭曲的,全都視乎看的人的切入點。所以,本展覽誠邀觀眾們從不同角度欣賞藝術品,還去審視自我,思考自己與藝術品的關係。我們希望能透過展出的藝術品挑戰觀眾觀看的方式,和希望能引起參加者的自我反思。
Kim Young-Hun 金永憲
1964 年生於南韓論山市,現居於紐約和首爾。他在 1992 年於南韓弘益大學藝術系畢業,其後分別於切爾西藝術學院和倫敦金匠學院得到藝術碩士學位。金氏見證科技上從類比到數位的發展,他開始觀察 0 與 1 之間的未知空間,並在解構中找到了啟發。在多年的創作中,金氏一直嘗試以傳統的韓國繪畫技法「革筆畫」展現電子信號的多樣性。藝術家用皮革筆刷快速繪畫,以連貫的筆觸在畫布上繪出猶如墨水般流動的多色條紋,令油彩融合並滲透到畫布中。
金氏曾參加超過 10 個個人展覽及 60 個聯展,而且不同公共和企業都曾收藏他的作品,包括紐約的美國銀行、倫敦的 The Arts Club 和多個國際博物館。
Lee Kyou-Hong 李奎烘
1972 年在南韓出生,在韓國國民大學完成藝術學士,並在愛丁堡藝術學院完成碩士課程。李氏是韓國一眾知名玻璃藝術家之一,他創作的作品顯露出玻璃的物質性和幻變性,從而探討「靜中動」的概念。李奎烘在愛丁堡藝術學院修讀碩士時開始實驗性使用玻璃作為創作媒介,早期的作品大多以自身經歷詮釋生命和時間的概念。期後十年間他從事建築玻璃工藝師,創作裝飾性室內藝術裝置和物件,從這時候開始李氏的作品變得更具表現力,而藝術亦成為他反省自我的方式。
李氏曾獲得無數個奬項,包括入圍德國 Coburg Glass Prize,以及在韓國獲得 CERAMIX Glass Art
Awards 的特別評審團獎。李氏亦為不同機構創作大型裝置藝術,包括海印寺、珍富火車站、St. Clara Abbey、南韓嘉泉大吉醫院和不同宗教機構。不同國際平台都展出和收藏李氏的作品,包括德國科堡的 Kunstsammlungen der Veste Museum 中的永久收藏品,以及德國慕尼黑的 Alexander Tutsek-Stiftung Museum。
Kim Joon-Yong 金俊龍
金俊龍是韓國玻璃工藝界的先鋒。他在韓國國民大學獲得藝術文學士學位,並於紐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獲得藝術文學碩士學位。現為為韓國國民大學的教授和首爾 Joon Glass Studio 的創辦人。作為在韓國藝術界知名的玻璃吹製藝術家,他亦曾獲頒不同奬項及榮譽:他曾於 2017 年入圍 LOEWE Craft Prize,德國的巴伐利亞州立獎。今年,金氏更獲韓國工藝及設計基金會 (Korea Craft &Design
Foundation) 頒發 2021 年度工藝獎 (2021 Craft Award of the Year)。
他對在陶瓷加上玻璃的工藝甚感興趣,更啟發了他於 2010 年創出獨有的玻璃吹製雕刻技術。他的玻璃藝術作品透過運用不同顏色和玻璃雕刻技術,展現出各種色彩、形態和質地,呈現出大自然的美感。
Park Yoon-Kyung 朴閏敬
1976年出生於韓國,她分別獲得了由倫敦金匠學院得到藝術碩士學位和韓國弘益大學所頒發藝術碩士學位。在倫敦生活時,朴閏敬發現了在絲綢和雪紡布料上繪畫的方法,這成為了她藝術生涯的重大轉折點。通過在半透明材質上塗抹多層顏料,她巧妙地把畫布正反面和影子結合成立體作品。
她曾在香港、韓國和英國等地舉辦多個個展和集體展覽。
Jon Poblador
生於 1971 年菲律賓奎松市,是菲律賓裔美國當代畫家。他極簡風格的作品,因單色運用、重複性和標記製作的特點而著名。藝術家分別在美國的北伊利諾伊大學取得藝術學士學位,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藝術碩士學位。他經常過着遊牧般的生活,曾經在菲律賓、新加坡、美國和中國生活過。目前居住在香港並活躍於本地和美國的當代藝術界。他的作品曾在賓夕法尼亞州和亞利桑那的當代藝術館,還有香港的雍廷序畫廊展出。
Park Ji-Sook 朴智淑
出生於 1963 年,她的作品展現人與自然的動力和繁殖關係。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由線和圖案等藝術基本要素組成,以表現不同人生的碰撞。朴氏的作品探討物件和自然中不可分離的連繫,如生與死和永無止境的循環。她把這些元素全部展現在畫面上,繼而延伸成為一個看似是宇宙的景色。
她曾參加 50 個個展和超過 300 個集體展覽。許多藝術機構也收集她的作品,包括韓國現代博物館和成國美術館。
Jang Young-Sook 張英淑
1951 年在韓國出生,並於韓國首爾弘益大學獲頒藝術文學士及藝術文學碩士學位。張氏作品中的抽象意像和極簡構圖源於她小時候居住的韓屋 (韓國傳統建築)。張氏觀察到韓屋中的檐廊受陽光照射時會映出形狀和光暗各異的影子,並著迷於影子和空間之間的模糊性。
作品曾在韓國 White Wave 藝術中心、韓國 Kim Nae Hyun 畫廊和韓國 Posco 藝術中心展出。她曾參加了超過 160 個國際性的集體展覽,包括美國、波蘭、新加坡、日本和巴西等地。作品亦被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韓國 Posco 美術館和美國賀曼卡片公司等團體收藏。
關於 Toshio Iezumi 家住利男
1954 年在日本出生,是一個世界知名的玻璃雕塑家,因創出獨特的玻璃雕塑制作技巧而著名。藝術家先把層壓玻璃塑造成方塊,再用石雕工具和角磨機把它雕刻和拋光。這特有的技術是藝術家透過使用熱反射玻璃和不同的打磨和拋光方法,以不斷的實驗創作而成。他受到中國古代青銅器和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和唐納德·賈德的影響,從而利用光線塑造立體層次。當燈光照射在藝術家的作品時,玻璃凹凸不平的表面就像水的漣漪一般,而光的反射和折射更能特顯層次感和立體感。藝術家曾多次獲獎,他的作品亦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日本的富山市玻璃美術館、澳洲一年一度的海邊雕塑藝術展等。他的作品被美國紐約市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