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 28 May 2023 (everyday) 2 ‑ 6pm (4 hours)
10 Hollywood Road, Central, Hong Kong
free
contributed by


由大館開放至今,恆常的表演藝術節目如「午間表演」、「週六階聲作樂」及「品嚐藝術」不時邀請一眾本地新晉藝術家,配合大館的獨特環境,精心設計及策劃音樂會、舞蹈、劇場及多媒介演出,打造獨一無二的演出及觀賞體驗。這一系列的恆常演出,讓觀眾暫且忘卻中環鬧市的喧囂紛擾之餘,也為香港演藝界提供支援及空間,培育新生代藝術家。

為慶祝大館五歲生日,特備節目「午間樂再聚」將邀請與大館一同成長的音樂家、喜劇演員及馬戲藝術家聚首一堂。5 月 26 日的音樂演出由 2018 起與大館合作無間的製作人游慧姿策劃,當中的演奏曲目多元豐富,包羅西方古典音樂到當代中國音樂,由傳統室內樂組合到混合室內樂組合,可謂「耳」不暇給。5 月 27 至 28 日由「馬戲盒子」帶來各路當代馬戲高手及新晉人馬,展示他們自 2020 年於大館首次演出後的成長。

這個週末的節目會由炙手可熱的本地棟篤笑藝人阿V(Vivek Mahbubani)擔任主持人,與一眾音樂家及馬戲好手,共同打造一個歡樂的週末。誠邀觀眾來到大館洗衣場石階,欣賞他們的精湛動人演出。

5 月 26 日(星期五)|音樂演出
2pm|CLASSIX(木管五重奏)

早於古典時期,作曲家已為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和圓號這五種樂器的各樣組合創作。但到 19 世紀到 20 世紀之交,由這五種樂器組成的木管五重奏才蓬勃發展。音樂會中, CLASSIX 將演奏 20 世紀作曲家德布西、利蓋蒂及梅達利亞為木管五重奏所寫的作品,展示五種樂器個別音色的同時,亦表現木管五重奏整體的多樣化和表現力。

演奏:梁嘉祐(長笛)、吳卓恩(雙簧管)、馮智銓(單簧管)、蘇鷺玲(巴松管)及李建達(客席圓號)

3pm|重疊交錯
讓音樂帶你穿越不同的地方,從中環的大館一路到法國、克羅地亞、奧地利、蘇維埃俄羅斯等;遨遊在各種音樂風貌之間 — 從浪漫抒情與現代玩味,到活潑的舞蹈和寧靜的冥想 — 不同作曲家巧妙地運用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和鋼琴,讓它們重疊交錯,創作出這些別樹一幟的樂曲。

演奏:沈庭嘉 (小提琴)、黎逸晞 (小提琴)、梁卓恩(大提琴)、馮智銓(單簧管)及李玟鋗(鍵盤)

4pm|中西和鳴 中西方器樂
踏入 20 世紀後,為傳統中國樂器所寫的新作品變化更多,樂器組合亦更多元。音樂會中,大家可聽到三種不同樂器組合:

「舞簧管」:追源溯始,中國笙可謂是口琴的祖先。這兩件樂器分別來自中西方兩個音樂文化,都用上自由簧片,音質相近。香港年青樂師將演奏改編自韋華第及巴赫的樂曲。
演奏:茹健朗(笙)、梁承熹(口琴)、馬顥珈(鍵盤)

「拉弦彈挑」:古箏及大提琴都是用弦線奏樂,但方法及技巧截然不同。大提琴拉弦的線條與古箏彈撥的點狀音色對比鮮明。音樂會上將演奏當代作曲家為古箏、大提琴及鋼琴創作的作品。
演奏:楊程皓 (古箏)、左啟希(大提琴)及 蘇颹龍 (鍵盤)

「笙鳴琴韻」:笙、古箏及敲擊各有悠久的歷史,但尚沒有合奏的傳統。是次為大家帶來多首充滿異域風情的當代中樂作品,用上少數民族音樂為題材。
演奏:茹健朗(笙)、楊程皓 (古箏)及譚詩蔚 (敲擊)

5:30pm|生日弦舞曲
快樂時跳舞!舞曲是作曲家歷久不衰的題材,各式各樣的節奏及旋律組合成大大小小的經典作品,例如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和拉威爾等作曲家為弦樂組合創作的音樂。為慶祝大館成立五周年,音樂會將以Peter Heidrich的《生日快樂變奏曲》閉幕。5月26日,來體驗由弦樂演奏的舞曲。

演奏:許榮臻(小提琴)、陳心如(小提琴)、方希桐(中提琴)、潘澤然(大提琴)及陳睿媛(低音大提琴)

5 月 27 - 28日(星期六及星期日)|當代馬戲演出
2pm & 4pm
|《手》
望一吓你對手,你覺得佢可以做啲咩?

演出集合四位雜耍同肢體藝術家,雖然道具同技藝完全不同,但點解佢地對手都擁有不尋常嘅力量,可以令扯鈴彈跳高飛,水晶球好似活响無重狀態,亦可以令身體倒轉,更可以在空中翻騰。欣賞演出之外,亦邀請大家同一齊熱熱身,領略藝術家神奇雙手嘅基本功。

演出:張煒彥(鋼管舞)、黃浩然(扯鈴)、何浩暘(水晶球)、吳炳南(倒立)
概念:Grace Hoop
策劃:Grace Hoop
製作:馬戲盒子

3pm & 5pm|《馬戲扭蛋機》
未來變幻莫測,正如扭蛋機扭出來的結果充滿未知,這種隨機性令「將來」變得更吸引。
是次表演使用扭蛋機展現年輕人的棱角與創意,希望為觀眾帶來截然不同的雜耍演出。

演出: 吳永鏗(繩標)、鄭逸朗(扯鈴)、陳浚軒(轉碟)、鄭皓丰(花式足球) 、李裕駿(拋球)
道具製作:倪景生
概念:李裕駿、李韋樂
策劃:李裕駿、Grace Hoop
製作:馬戲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