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劇場
展覽
「雜草」群展

收藏

  • 2017年4月28至5月27日(逢星期二至六)3:00 AM - 11:00 AM (8小時)

中環畢打街 12 號畢打行 3/F 304

顯示位置

tengmanching

訂閱人數

香港Simon Lee畫廊呈獻三位藝術家Sarah Crowner、Caitlin Keogh、Paulina Olowska的新作展覽。這三位藝術家之間的情誼和共同興趣,與她們各自大相徑庭的繪畫取向、圖像製作方法,以至作品中敘事內容與抽象及具象的連繫,均形成強烈對比。Sarah Crowner來說,製作繪畫和縫製畫布是一種計算和推翻計算的過程。比以往作品彩度更高的繪畫造型,指涉和表達植物標本,特別是海草、海帶、莢果和雜草。之後,這些形狀被切開、割破、解剖、拼貼並重新縫合,呼應雜草常見的藤狀變形。她的畫布作品存在於繪畫、拼貼和應用藝術之間的不確定空間,隱約地質疑這幾個範疇的穩定。 Caitlin Keogh的新作上晶瑩剔透的平面圖像,掩飾著雜草頑強、侵入性和猖獗的習慣。作品中的藤結與攀緣植物將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作品設計、新藝術(Art Nouveau)的美學、佩斯利布料設計和昆蟲學插圖集於一身,既是形式手段,亦為性心理的標誌。攀緣植物變成靜脈,藤結則變成腸臟。這些作品提出一種裝飾性的歇斯底里,不以血肉之軀描寫一個女人身體,反而使人聯想起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Magritte)截斷和皮膚般的女性軀幹,佔據繁茂的迷幻或心理空間,甜膩又陰暗。 Paulina Olowska最新的繪畫系列以立陶宛科學家和教育家伯特·蓋爾迪卡斯博士(Dr. Birutė Galdikas)為主題。蓋爾迪卡斯的保育研究享譽國際,逾四十年來研究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猩猩,並在其自然棲息地工作,奧洛斯卡的繪畫再次探索及重新展示這位保育人士的生活影像,藝術家與研究對象的關係展示其溫柔的一面,同時反映她和猩猩所處森林的脆弱。 這個展覽的作品主題圍繞植物、女性、女性主義和生物學的角度,透過截然不同的表現策略與物象,揭露在處理題材和繪畫過程的異曲同工之處。
藝術家 簡介: Sarah Crowner 於1974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在紐約布魯克林生活和工作。她先後於聖塔克魯茲加利福尼亞大學及紐約的亨特學院取得文學士及藝術碩士。2017年1月,她為萊特餐廳(The Wright Restaurant)委約製作的裝置作品於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開幕展出。其他近年個人展覽包括馬薩諸塞州馬薩諸塞州當代藝術館的「Bettle in the Leaves」(2016-2017)、英國倫敦Simon Lee畫廊的「Plastic Memory」(2016)、紐約Casey Kaplan畫廊的「Everywhere the Line is Looser」(2015)、墨西哥瓜達拉哈拉Travesia Cuatro的 「Interiores」(2014)、比利時布魯塞爾Galerie Catherine Bastide的《Motifs》(2014)、 紐約Nicelle Beauchene Gallery的《The Wave》(2014)及瑞典斯德哥爾摩Galerie Nordenhake 的「Rehearsal」(2012)。她亦參與多個機構的群展,包括紐約猶太博物館(2015)、波士頓的藝術館(2014)、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藝術中心(2013)、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偉爾斯當代藝術中心(2013)、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當代藝術學院(2013)、波蘭華沙的激勵國家藝術館(2013)、紐約的現代藝術館(2013)及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2010惠特尼雙年展」(2010)。她的作品納入多個重要私人和公共收藏,有紐約現代藝術館、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及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藝術中心等。 Caitlin Keogh於1982年生於阿拉斯加斯派納德,在紐約布魯克林生活和工作。她先後於紐約的庫珀聯合藝術學院及詩人學院米爾頓埃弗里藝術研究院取得藝術學士及藝術碩士,近年個人展覽包括:紐約Bortolami的「Loose Ankles」(2016)、紐約Mary Boone Gallery的「The Corps」(2015)、希臘雅典Melas Papadopoulos的「The Natural World」(2013)、 紐約現代藝術館PS1的「Good Value, Fine Quality」(2012)。主要群展包括喬治亞州肯尼索州立大學朱克曼藝術館的「Gut Feelings」(2017)、德國不來梅藝術館的「The Hole」 (2016)、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Flatlands」(2016)、紐約皇后區藝術館的「Queens Museum Studio Program Exhibition」(2015)、比利時奥斯坦德Mu.ZEE的「海岸和奶油」 (2012)及蘇黎世美術館的「Town Gown Conflict」(2011)。她的作品納入多個重要私人和公共收藏,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Paulina Olowska於1976年生於波蘭格但斯克,在波蘭拉布卡及英國倫敦生活和工作。她先後於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藝術學院及波蘭格但斯克的藝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及藝術碩士,近年獲頒亞琛藝術獎(2014)。奧洛斯卡的作品在國際廣泛展出,參加多個個人展覽或項目,包括紐約The Kitchen(2017)、英國倫敦的泰特現代(2015)、德國亞琛的路德維希國際藝術論壇(2015)、波蘭華沙的激勵國家藝術館(2014)、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市立博物館(2013)、瑞士巴塞爾的巴塞爾藝術館(2013)、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的CCA瓦蒂斯 當代藝術學院(2010)、英國倫敦的卡姆登藝術中心(2009)、德國慕尼黑的現代藝術陳列館(2009)及德國慕尼黑的戈茨收藏(2007)。她參與重要群展的機構包括法國巴黎龐比度中心(2016)、瑞士蘇黎世歐洲雙年展Manifesta 11(2016)、奧地利薩爾茨堡的現代藝術館(2016)、德國慕尼黑的藝術館(2015)、英國蓋茨黑德的波羅的當代藝術中心 (2014)。她的作品納入多個重要私人和公共收藏,包括英國倫敦的泰特藝術館、德國柏林的博羅什收藏、德國門興格拉德巴赫的阿布泰貝格市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市立博物館、波蘭華沙的現代藝術館、葡萄牙波圖的薩哈維斯當代藝術館、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的三藩市現代藝術館及紐約的現代藝術館。
顯示位置

Simon Lee 畫廊

中環畢打街 12 號畢打行 3/F 304

聯絡方式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486750334981422/
則評價
登入後發表評價
相關事件
相關頭條
熱門頭條
關鍵字
  • 展覽
  • art
  • exhibition
  • gallery
相關事件

立即訂閱 Timable 電子報

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

尋找更多你的心水活動

來得正好的時間

    |

    |

    |

    |

相伴去體驗的人

    |

    |

    |

想到此一遊的地點

    精選分類的活動

      |

      |

      |

      |

      |

      |

      |

      |

      |

      |

      |

      |

      |

      |

      |

      |

      |

    HK$ 0

    版權所有 © Timable Limited 保留一切權利

    網站條款

    聯絡我們

    立即訂閱Timable 電子報,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