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劇場
體驗
魚塘源野藝術節2018

收藏

  • 2018年1月20-21日(星期六至日)4:00 AM - 11:00 AM (7 小時)

香港元朗大生圍

Art Together

訂閱人數

藝術到家將與香港觀鳥會合作,配合其一年一度的「新界魚塘節」,舉辦「魚塘源野藝術節」,善用藝術的黏合特質,透過多元化的藝術創作及藝術教育活動,帶領觀眾和參加者以不同角度去欣賞大生圍魚塘的保育價值,以及去親身體會永續生活的重要性。此計劃希望能以藝術作為認識魚塘生態價值和反思「永續發展」之媒介,並將藝術帶離傳統藝術空間,走進自然。 ​ 藝術生態導賞團|魚塘源野藝術展|形體、聲音、慢行、捕夢網工作坊 尚餘極少量名額 1月18日中午12時截止 趕緊報名﹗工作坊參加者可享專車接送及大生圍傳統茶果禮品包一份 報名詳情:https://www.sustainablefest.org/fish-workshop 魚塘源野藝術家 駐場|張志平、黎慧儀、Ankie AU YEUNG、勞麗麗、MUDwork、史嘉茵 教室|慢行團、soundpocket、MISHTAR、莫穎詩 參展|柯嘉敏、黎雋維、李國英*、吳倩瑤*、陳彥霖*、鄧凱文*、李穎康*、余芷晴*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設計學副學士(視覺傳意)學生 關於藝術節 2016年1月,我們在舊啓德舉辦了第一次源野生活節 (Sustainable Fest),剛好碰上香港60年來最冷的一天。在寒冬下,我們思考如何在日常中實踐永續生活,永續聽起來似是一門大學問,又或是下個世紀的事,但如果我們把它想像為⼀種延續:如何延續資源,延續自然,延續地球本來的面貌,其實也是源於一份簡單的尊重。若我們用心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每一個人、每一種生命,我們自然不會做出傷害大地的事。 2018年1月,我們延續源野生活節的精神,與香港觀鳥會及不同藝術家走到元朗大生圍,感受這兒的陽光、空氣、溫度,向這兒的村民、漁民、雀鳥以及一花一草虛心學習。藝術家善用他們熟悉的藝術語言,與觀眾分享所見所感,一起找回我們跟大地原始的連結,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延續。 是次「魚塘源野藝術節」包括兩個主要部分: (一) 魚塘源野藝術展覽: 六位駐場藝術家: 張志平、黎慧儀、Ankie Au Yeung、勞麗麗、MUDwork、史嘉茵,將在藝術節前,於大生圍考察、駐留,圍繞當地的生態特色、自然環境和當中的生活體驗,進行創作,並在2018年1月20至21日的藝術節中,與觀眾分享創作成果。 另外,我們亦邀請到不同的藝術單位,以非駐場形式參與: 包括對「生態及生物多樣性」有深入研究的藝術家柯嘉敏,以及香港專上學院設計學副學士(視覺傳意)的藝術學生,以他們的藝術創作帶領觀眾去關懷大生圍的永續生態。 https://www.sustainablefest.org/fishpondartists (二) 魚塘源野教室: 報名詳情:https://www.sustainablefest.org/fish-workshop 形體工作坊 (藝術家導師:莫穎詩Vinci) 2018年1月20日|下午2:00- 3:00 及 下午4:00 - 5:00 都市人不再認為自己是自然裏的一份,我們早已習慣了冷氣、在健身室運動、工作久坐不起等等。與自然脫離,換來的是與身體感官的割裂,我們非得待身體發出警告 、腰酸背痛才覺知身體的疲勞。形體工作坊與參加者重新審視,覺察身體,呼吸著新鮮空氣擺動身體,偶爾躺在地上 、踏在地上,以形體去回應大生圍的環境及生態,垂聽自然的呼喚。 *課程中導師會引領學員從感受身體到土地、環境為出發,依據環境特性進行肢體練習、實驗及創作,導師不希望在年齡或肢體訓練、經驗設上限,但來參與的請別太過介意會弄髒衣服、身體,並自己衡量過程中任何風險,我們人手上恕未能给予個別狀況人士特別照顧(強調課程不會要求任何高危的動作訓練)。 「魚耳朵」工作坊(藝術家導師:soundpocket) 2018年1月20日 (六) |下午12:45-1:45 及 下午2:45-3:45 聲音掏腰包特別為魚塘源野藝術節設計了「魚耳朵」工作坊,藝術家導師將帶領參加者透過聆聽練習及小遊戲探索聲音、聆聽與環境,並嘗試不同方式採集浮游在空氣中、在水中的聲音,以聽覺重新探索大生圍魚塘周圍的聲景。 慢行工作坊(藝術家導師:慢行團) 2018年1月21日 (日) |下午2:00-3:00 及 下午4:00-5:00 靜下,默言,呼吸,感受頌缽的頻率, 純粹的聽,純粹的走, 經歷每一步,從雙腳開始, 把心帶回當下,感受自然的美好。 主辦及策劃|藝術到家 合辦|香港觀鳥會 協辦|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大生圍村 贊助|香港藝術發展局、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魚塘源野藝術節2018為「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之活動)
有關於大生圍 約30至40年前,大生圍旁的錦綉花園原為魚塘區,但因為建築工程,當地居民被安排至隔壁的大生圍居住,大生圍至今有約70間居所,老人家亦佔多數。其中從事養魚業的只有3至4戶。 大生圍魚塘位於拉姆薩爾公約濕地之內,毗鄰米埔自然保護區,此地的建築將受到政府嚴格規限,政府會經常派員視察。如養魚戶需要興建新棚屋以存放用具,亦需向政府作出申請,並受政府嚴格監管。 大生圍現今有約40個魚塘,水深約2至6米,而后海灣一帶魚塘的名產則為元朗烏頭,佔香港淡水魚市場約5%供應量。早在四十年代,香港養魚業初時多以基圍方式養殖,從后海灣引入帶有蝦苗和魚苗海水,將海產養在近岸的基圍。但由於后海灣水質污染問題,故此養魚戶紛紛轉為以魚塘養魚。魚塘週邊會有一些貨櫃或竹棚,用以存放物資,以前更會有不少像在大澳常見的水棚。在魚塘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養魚設備,如增氧機、飼主機、魚網、放置食物等的木框。 魚塘定期會有剷塘的工序,以消除水中及土壤積聚的細菌。一般於秋冬季收成後,魚塘會在冬天排走水和曬乾塘底,再以推土機剷塘,而候鳥亦會趁排水這段時間覓食。隨季節轉變,大生圍經常有鳥類前來覓食,池鷺和大白鷺等便是大生圍常見鳥類。 漁民為了提高魚塘經濟效益,他們會利用肥沃的塘泥栽種果樹,如大樹菠蘿、黃皮、桑樹等,而大生圍居民製作的茶果亦會以桑葉包裹。
顯示位置

元朗大生圍

香港元朗大生圍

聯絡方式

(+852) 52408964

[email protected]
則評價
登入後發表評價
相關事件
相關頭條
熱門頭條
關鍵字
  • 展覽
  • art
  • exhibition
  • 工作坊
相關事件

立即訂閱 Timable 電子報

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

尋找更多你的心水活動

來得正好的時間

    |

    |

    |

    |

相伴去體驗的人

    |

    |

    |

想到此一遊的地點

    精選分類的活動

      |

      |

      |

      |

      |

      |

      |

      |

      |

      |

      |

      |

      |

      |

      |

      |

      |

    HK$ 0

    版權所有 © Timable Limited 保留一切權利

    網站條款

    聯絡我們

    立即訂閱Timable 電子報,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