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劇場
展覽
反轉研討會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2018

收藏

  • 2018年10月27日(星期六)6:00 AM - 9:30 AM (3 小時 30 分鐘)

九龍塘達康路18號六樓

顯示位置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Microwave Fest

訂閱人數

Unconference開場以英國Furtherfield的《區塊鏈:永遠改變所有》短片放映打手開一扇大門,同場邀請多個與區塊鏈技術連結著創意產業的專才去提供一個全面性的體驗及討論空間,與會者包括電影界、媒體業、藝術家、學者等。 講者簡介 MAURICE BENAYOUN 莫奔(莫里斯.貝納永) 又稱莫奔(Moben),法國先驅新媒體藝術家及理論家,也是新媒體藝術領域的領頭人物之一。莫奔的作品自由探索媒體的界限,從社會政治角度出發,並由虛擬現實走至大型公共藝術裝置。他的作品曾獲多個國際大奬(包括1998年Ars Electronica的金奬等…..)並曾於多個國際主要的美術館、雙年展以及藝術節展出。其中的重要作品包括 The Tunnel under the Atlantic(虛擬現實,1995年)、World Skin a Photo Safari in the Land of War(虛擬現實,1997年)、the Mechanics of Emotions(2005年至2014年)以及Cosmopolis(虛擬現實,2005年)。莫奔在物理或虛擬公共空間中闡述了「關鍵融合」的概念,並在香港的ICC大樓的外牆屏幕發起了Open Sky項目。 透過作品The Brain Factory及Value on Values,他現時專注於思想的形態發展,作品概念遊走在神經設計、加密貨幣、大腦與金錢之間。 繼於法國第一大學、第八大學和國立藝美術學院中教授新媒體實踐以及理論後,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教授。 TOBIAS KLEIN 托比亞斯.克萊因 托比亞斯專注於建築、藝術、設計及互動媒體裝置領域,他的作品透過融合當代CAD/CAM技術與場地空間,具有文化特定的設計敍事、非線性設計過程以及歷史文化參考的特色。他認為建築藝術家是創造者以及工匠,最終能有機會克服十五及十六世紀的智識分子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分派,以及十九世紀自動機械及詩意創作的鴻溝。 他工作室的作品曾於國際多個重要場所展出,包括Antwerp時裝藝術館、倫敦科學館、維多利亞和愛伯特博物館、墨爾本的科學藝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東京the container、洛杉磯的工業藝廊、維也納的AIL、貝爾維美術館以及莫斯科及溫哥華美術館等。他的作品是中國首個三維打印博物館(上海)的開幕作品以及其永久館藏的一部份。他富有多人個國際講課跟出版的經驗,近年他的傳統工藝到數位工藝的硏究曾於2018年的SIGGRAPH獲得最佳藝術論文奬項。
LI SHIH-CHIEH 李士傑 活動簡介 Regional Financial Community Practice: Public Machine 區域性金融社群實踐:公共機器 對於曾經參加過網路運動(net.activism)時代的人而言,網際網路始終伴隨著公共性的挑戰:如何從無到有地創造出連結的媒介,並且維持虛實共存世界的公共性的運作。過往我們所經歷的訊息同步世界,從 RSS Feed 到臉書的「動態消息」,構成了社交媒體網絡的基礎,顛覆甚至取代了大眾媒體時代的電子想像共同體。 在這個基礎之上,假新聞,一種依賴於社交媒體高權重優先擴散機制而漫溢的情感動員現象,讓公共性面臨危機;在失去通路的新聞媒體已不再被人們青睞的處境下,口語關係傳播的重新崛起,也漸漸侵蝕與吞噬了少數菁英透過社會制度壟斷的權威來源之經濟基礎。 與此同樣在滋長中的力量,是區塊鏈加密貨幣結合消費點數系統,競爭法幣的流通運用的趨勢。從訊息的集中到分散,資訊社會邁向金融實踐的集中往分散移動,帶來了如歐美與中國P2P金融信貸的快速成長最終泡沫化的改變歷程。 物聯網(IoTs, Internet of Things)所帶來的機器治理(machine governance)議題已經透過交易滲透進日常生活, 在信用資料庫的支援下取得了新的權力,而消費反則變成了控制的工具。我們是否有機會建立自主性的混搭回饋網路, 建構區域性的金融社群實踐, 以便有機會在「全回饋系統」的全面籠罩下創造相對自主的區域?
PATRICE POUJOL (FRANCE) 岑天虎(法國) 活動簡介 Creativity Un-Chained: The Rise of a Decentralised Creative Ecosystem 非鍊式創造力:分散式創新生態系統的崛起 自2015年以來,加密空間已成為眾多關注的焦點。在3年多的時間內,初始硬幣產品(ICOs)累計超過美金$120億。這些初始產品大多主要針對金融科技、社交網絡、供應鏈管理以及房地產市場領域。 除遊戲事業以外,娛樂及創意產業所佔項目極少,特別是作為B2B(企業對企業的經營型態)解決方案。然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CCI)已經達到美金$2.25萬億。 本演講通過討論全球分散式創意生態系統的興起以助於填補這一塊空白。Lumière項目是處於創意產業分散計劃前沿的公司之一,其創始人岑天虎將集中討論當前的集中和中介式的媒體環境。 他的演說將介紹ICO模式是否是發展可持續生態系統的最佳和唯一途徑,並評論權力下放的各個方面,且將涉及關於在由大型集中式工作室和在線平台組成的行業中創建並實施新的分佈式創意生態系統的機遇和挑戰。 演說中亦會包括討論區塊鏈技術及其對更廣泛對社會領域的潛在影響;與大多數點對點(P2P)系統相同,分散系統的一個固有特徵是,從理論上來說,它們並不存在單點故障。在區塊鏈運行系統的情況下,分散數據也會被時間戳印且不可變,這樣便可以使其內容極難被篡改。在當前隱私敏感及內容製作環境中,個人、公司和政府如何開發並接受這種抗審查的模式? 根據其實施的方式,區塊鏈技術還可能為商業驅動的互聯網+提供一個平順的替代方案,即信任互聯網和互聯網價值,這兩者均有助於超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現有的價值體系。這是技術及更新觀念有機會攜手解決全球當代社會問題的法門。
ANNIE ZHANG (HONG KONG) 張潔平(香港) 活動簡介 Why blockchain MATTERS to Content Industry? 當區塊鏈應用於內容產業——知識、版權、社群的新想像 媒體、出版、教育等傳統媒介的邊界已在互聯網上慢慢消融,在這一場景下,去中心化的存儲、分發與智能協議,會給內容產業帶來什麼樣的新想像?區塊鏈是解藥,還是泡沫?
JACK CHENG CHI KWOK & HO FUNG 鄭智國 賀峰 活動簡介 SINGULARDTV (瑞士/香港) SingularDTV為區塊鏈娛樂技術(EnTech)公司,總部位於瑞士,在世界各地均設有地區團隊,包括紐約 、三藩市、香港、東京等。SingularDTV專注為內容創作者將知識產權(電影、音樂、電子書)數碼化及代幣化,從而就知識產權貿易、版稅和收益管理,以及擴大「粉絲」群,為娛樂產業從作品製作到發行締造創新的模式。 SingularDTV的始創團隊由世界級人士組成,團隊成員為區塊鏈及加密財產領域的先驅。其區塊鏈影視娛樂平台目前正為去中心化的娛樂事業奠下基礎,讓藝術家能夠推動並成創經濟圈。平台向藝術家及創作者提供強而有力的工具,讓他們掌控作品創作到作品發佈整個過程,甚至能收取應有的回報,體現創作的努力和觀值。 透過這環節,你將會了解到區塊鏈「如何引領我們進入影視娛樂新時代?」「為什麼創作人需要這技術?」「如果將技術認用於創作及生活中?」
FURTHERFIELD (UK) FURHTERFIELD(英國) 活動簡介 區塊鏈:永遠改變所有 (2016) 這條短片在2016年10月由Furtherfield推出,旨於擴闊有關迅速發展的區塊鏈技術對世界的影響的討論。 作為比特幣的基礎技術,區塊鏈正在重塑價值、信任、法律以及治理的概念。這部短片通過匯集領先的思想家、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和激進份子等討論以下內容: 區塊鏈可以做什麼? 誰創建了這新種現實? 我們如何治理我們? 區塊鏈可以使未來有何不同?
主持 DR. TANYA TOFT AG (DENMARK / HONG KONG) TANYA TOFT AG 博士(丹麥) Tanya Toft Ag 博士是一位策展人、研究學者、作家以及大學講師,專注從全球角度審視城市媒體美學現像以及(媒體)藝術對社會和城市變化的參與的硏究。她擁有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媒體硏究文學碩士學位,以及哥本哈根大學城市與美學專業的現代文化碩士學位。2017年她獲哥本哈根大學頒發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從城市媒體美學的強度、智慧和沈浸式角度出發,批判地審視城市媒體藝術的世俗與當代特質。其後她接受了哥倫比亞大學、新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 – 藝術、工藝及設計(策展實驗室)的訪問學人奬學金的邀請。她的作品曾於多個國際硏討會發表,並在2018年貝洛奧里藏特的Elektronika Festival、2016年曼谷的Live the City以及2015年哥本哈根的City Link Conference發表主題演講。自2018年起,她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擔任硏究人員,預計完成時間為2020年。 她的策展實踐著重於在城市環境中的媒體藝術及媒體建築。她是2017年斯塔萬格Screen City雙年展的策展人以及其藝術硏究項目負責人,自2011年起與紐約的Streaming Museum 以及2012以來與聖保羅的Verve Cultural / S Urban 數位藝術節緊密合作。獨立策展作品包括Voyage to the Virtual (紐約斯堪的那維亞之家,2015年)、Here All Alone(哥本哈根,2015年)等。她亦是多個國際會議及畫廊委員會的主席及成員,包括2019年媒體藝術歷史Media Art Histories – RE:SOUND、2018年媒體建築雙年展、2017及2018年人機交互論壇 (HCI)以及2015-2016年Open Sky藝廊等。她曾編輯由Intellect出版及發行的Dynamics in Nordic Contemporary Art (2018/19),曾共同編輯由av edition出版的What Urban Media Art Can Do – Why, When, Where, and How? (2016)。在2017年她聯合發起了全球聯結的城市媒體藝術學院。
顯示位置

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未來電影工作室

九龍塘達康路18號六樓

聯絡方式
則評價
登入後發表評價
相關事件
相關頭條
熱門頭條
關鍵字
  • 展覽
  • 視覺
  • festival
  • 外國
相關事件

立即訂閱 Timable 電子報

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

尋找更多你的心水活動

來得正好的時間

    |

    |

    |

    |

相伴去體驗的人

    |

    |

    |

想到此一遊的地點

    精選分類的活動

      |

      |

      |

      |

      |

      |

      |

      |

      |

      |

      |

      |

      |

      |

      |

      |

      |

    HK$ 0

    版權所有 © Timable Limited 保留一切權利

    網站條款

    聯絡我們

    立即訂閱Timable 電子報,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