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年底,阿三在贏得「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大獎後,獲富豪酒店的獎學金資助,於 2018 年 秋天駐留紐約藝術空間 Flux Factory,創作兩月。《一夕餘地》,為是次藝術駐留的回應展覽。
藝術家話語
匆匆兩月,旅居於喧鬧的紐約市巷,眼前盡是零散的拼圖。面對多元的種族、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性別裝扮 與生活習慣,阿三嘗試從國旗開始理解他方:紅、白、藍為常用之國旗顏色,藝術家着眼於跟亞洲血脈連結的 「紅」以及反映美國真象的「藍」;至於「白」,整個世界都一直圍着它打轉,沒甚麼好說了。
《一夕餘地》為「紅」之始。阿三以華文文學作品入手,重尋白先勇、黃碧雲及郭強生等作家筆下的紐約,思 量這城市如何被呈現,並成為失落的代名詞。八十年代末,黃碧雲的〈愛在紐約〉一眾角色彼此依存,卻註定 離別;成於二千年初的白先勇兩個故事〈Danny Boy〉及〈Tea for Two〉回顧愛滋病爆發之初,小眾族群無助 之身世,及紐約市面瀰漫惶恐不安的陰霾;郭強生在 2010 年出版的短篇小說《夜行之子》則以「九一一事件」 雙子塔倒下為背景,看清楚大美國主義下個體的生存狀況 …… 人在紐約,心在他方,我們「應該找回自己的敘事風景」 ,儘管這個「自己」已不一定是原初的「自己」。
阿三,香港藝術家、藝評人及作家。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修畢藝術碩士(創作)及性別研究文學碩士 課程;遊走於藝術創作、文學書寫、教育、評論及性別研究場域。
阿三多從文字、文本及文學出發,關心繪畫中的輕靈與穿透特質,及物料本質與東方水墨美學的關係。作品獲 「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大獎」、入選 Sovereign 傑出亞洲藝術獎、獲丁衍庸藝術創作獎、許氏創作 獎(國畫)及高美慶教授藝術史獎學金等。近年展覽及計劃包括《對話的風景⎯⎯駐院札記》、《一朵這樣像我》、《在詩的港口》、《在何地》、《說來難盡》及《相逢恨晚》等。
阿三曾擔任《秋螢》詩刊編輯及香港文學館理事,現為自由藝術工作者及藝評組織 Art Appraisal Club 創會成 員。
http://www.hkbobby.com/chansailok
鳴謝:徐沛之、李日康及何梓慶
主 辦 :大華銀行
創意夥伴:香港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