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Jun ‑ 5 Jul 2020 (every Sun, Wed to Sat) 11am ‑ 6pm (7 hours)
香港太平山磅巷28號
free
contributed by



《回歸自然》
是比任何東西的價值以及存在更重要的一個時刻,
亦是一處你所在的地方;
那裡的一小時持續一整天,而污染只是一個未知詞;
那一片稀有而遼闊浩瀚的土地上,
長久以來都恍若盤古初開一樣自然,
那是很少人親眼目睹過的地方,
那裡的空氣清新無味,
雨水就是土地的飲料,
與天空同體共生。
當你一踏進那裡後,就沒有「別處」了,只有那條你不願看到的地平線。

《回歸自然》是一趟與 Marc Progin 穿越蒙古的攝影之旅,繞過社會和城市的城牆,擴闊我們的視野,並與天空、土地和大自然這三個世界重新建立聯繫。它讓我們在開放的空間中尋回內心深處的自我;重新發現大自然的壯麗;喚醒那些沉睡於你體內的人。它從我們的根源尋找人類的本質,給一個理由予我們所謂的生活,讓我們學習在地球上除了生活其實還有甚麼。

在沙漠、山脈和草原上穿越季節,你將在途中遇上游牧民族、野生動物、遷徙鳥類以及獵人,並跟隨沙漠商隊一起騎著駱駝或馬匹去冒險。

一言以蔽之,《回歸自然》是為了啟動大自然給你的原始時鐘。
祝你旅途一路順風。

於持續的全球大流行疫情,加上對於人類、動物和地球之間重新聯繫的渴望,世界一直處於封鎖狀態。這是重新評估我們所謂「正常生活」基本元素的時候。氣候變化以及我們每天目睹的破壞與苦難,引起了全球性的焦慮,導致人們對生存和消費提出了疑問,而且愈來愈響亮、愈來愈緊急。這些情緒正呼應著 Marc Progin 圍繞蒙古所創作的攝影作品和散文,同時他的創作亦成為了混亂世界中的解毒劑。一起來聆聽依然活著的古代部落和文化的智慧為我們所提供的指引,藝術與自然都具有治癒和啟發的功能,而本展覽希望對兩者都進行深度調整。

《回歸自然》象徵著 Marc Progin 在 Blue Lotus Gallery 舉辦的首次個人展覽,展出一系列精選的藝術作品,涵蓋了2007年至2019年在蒙古拍攝的時期。半數的作品從未對外曝光,當中甚至還選出了兩張作品作為他的新系列《白堊紀》的特別預覽,該系列將於2021年發布。
本展覽是2020年法國五月藝術節的相關節目。藝術家的書籍和印刷品可於展覽期間購買。



關於 MARC PROGIN
時間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亦沒有為他帶來從事單一職業的機會。作為單車和長跑的運動員,他早就習慣了蒙古草原在任何層面上的粗糙性。Marc Progin 現年75歲。他身型細長,皮膚黝黑而乾燥,昂首挺胸;他的身體看上去就像馬拉松運動員和苦行者,「我的腦袋感覺良好,因為我的身體感覺良好。」

不斷廣闊視野就是他豐富人生的紅線。前製錶師 Marc Progin 於1945年出生於瑞士納沙泰爾洲的工人階級郊區,於1970年代定居香港,成為征服亞洲市場的先驅之一。踏入2000年代,一種無名的呼喚引領他步入作為旅行詩人的新生活。

忍耐力使 Marc Progin 對基礎、內在和文化的追求更高。於蒙古的探索,游牧民族在沒有財產的情況下,那截然不同的原始生活本性,使 Marc 對生活意義有新體會。他帶最少量的物資去沙漠旅行,探索其歷史及古生物學的寶藏。在這個恐龍搖籃裡,他借用了自己的綽號:「迅猛龍」,以命名他發現的化石遺骸物種。博學的文字情人及旅遊者,在一頁又一頁的筆記本上寫滿耀眼的詩歌。他的《Alexandrine》詩句頌讚蒙古風景的壯麗,而且還講述了作為一個人的精神追求,對商業、消費和互聯社會的膚淺和幻想所感到的疲憊。Marc Progin 的照片表達出他的見解和感受。在赤裸和努力當中,在虛無和無限之間,他堅持著自己的本質,同時以最大程度降低需求:只有光、少量的水和食物隨他而行。

攝影師 Marc Progin 已在香港外國記者會以及Latitude 22n舉辦過個人展覽,並與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和Children of Mekong計劃一同展出。他曾受邀在皇家地理學會(香港)、洛桑大學(瑞士)、納沙泰爾學院(瑞士)、American Hong Kong Society、Swiss Business Council(香港)和香港法國國際學校等等地方進行演講。當他不在自己相機背後忙於創作攝影作品或作為新聞攝影師的時候,他亦經常接受香港電台、無線電視或其他電台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