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劇場
展覽
「無形之形.無形之道」戰後巴黎藝術展

收藏

  • 2020年10月16至12月15日(逢星期一至六)3:00 AM - 9:00 AM (6 小時)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總部大樓地下 01 G03-G05

The Little Dwarf

訂閱人數

季豐軒於10月隆重呈獻「無形之形.無形之道」,展出戰後巴黎「非定型藝術」主要代表藝術家之作品,包括: 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 1914-1955)、謝爾蓋·波利雅科夫(Serge Poliakoff, 1900-1969),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 1921-2012)、皮耶·蘇拉吉(Pierre Soulages, 1919-)、卡雷爾·阿佩爾(Karel Appel, 1921-2006)、趙無極(1920-2013)、朱德群(1920-2014)及謝景蘭(1921-1995)。展覽將於季豐軒位於柴灣的新空間舉行。 於20世紀40-50年代,巴黎興起一種抽象藝術運動「非定型藝術」,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平行發展。二戰結束後,歐洲藝術家們試圖打破巴黎畫派的傳統和幾何冷抽象的形式主義。他們尋求一種強調表現衝動的視覺語言,注重繪畫的過程、自發性、材料運用,從而展現他們的潛意識和情感。 「非定型藝術」一詞由法國藝評家米歇爾·塔皮埃(Michel Tapié)在1951年提出,以描述非幾何形式的抽象藝術。塔皮埃後來在1952年出版的同名書中使用了另一術語 “art autre”(其他藝術)。然而,「非定型藝術」似乎受到大多數藝評家的青睞。這運動包含幾個不同的主導風格,如抒情抽象、新巴黎畫派、斑點派。 本次展覽名稱「無形之形.無形之道」(Signifiants de l'informel),與米歇爾·塔皮埃於1951年和1952年策劃的展覽相呼應。該展覽滙集了巴黎和美國抽象藝術家,將當時歐洲及美國的新美學景觀並列呈現。 是次展覽從21世紀的角度重新審視戰後巴黎抽象藝術,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進行比較研究,同時試圖發掘東方水墨傳統和西方抒情抽象的相互影響。 《光之源》朱德群,1988 油彩畫布 90.5 x 63.5cm 《構圖》喬治 · 馬修,1950 油彩木板 69 x 194cm 《繪畫》 皮耶 · 蘇拉吉,1949 油彩布本 130 X 97cm
顯示位置

季豐軒畫廊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總部大樓地下 01 G03-G05

聯絡方式

(+852) 25800058

[email protected]
則評價
登入後發表評價
相關事件
相關頭條
熱門頭條
關鍵字
  • art
  • 繪畫
  • 畫展
  • exhibition
相關事件

立即訂閱 Timable 電子報

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

尋找更多你的心水活動

來得正好的時間

    |

    |

    |

    |

相伴去體驗的人

    |

    |

    |

想到此一遊的地點

    精選分類的活動

      |

      |

      |

      |

      |

      |

      |

      |

      |

      |

      |

      |

      |

      |

      |

      |

      |

    HK$ 0

    版權所有 © Timable Limited 保留一切權利

    網站條款

    聯絡我們

    立即訂閱Timable 電子報,搶先掌握第一手玩樂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