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Nov 2021 ‑ 8 Jan 2022 (every Tue to Sat) 10am ‑ 6pm (8 hours)
Multipurpose Hall, Korean Cultural Center 》6/F, Block B, PMQ, 35 Aberdeen Street, Central
15 Jan ‑ 12 Mar 2022 (every Tue to Sat) 10am ‑ 6pm (8 hours)
香港上環西街52號
free
contributed by


Soluna Fine Art 誠意呈獻由駐香港韓國文化院與 Art Chosun合辦的延伸展覽。本次特別的展覽將展出十一件顧庵(Go-Am)李應魯(1904-1989)和靑華(Chung-Hwa)河麟斗(1930-1989)的作品。

本次展覽希望藉著介紹香港兩位對韓國抽像藝術有着深遠影響的藝術大師,令香港人了解更多有關韓國的歷史和美學。同時我們希望能透過藝術,促進港韓兩地的文化交流。









駐香港韓國文化院將與 Art Chosun 合辦展覽「滲: Pervade」,展出韓國第一代現代畫家李應魯(1904~1989)和河麟斗(1930~1989)共 11 個作品。

李應魯及河麟斗均為韓國第一代現代美術大師,顧庵李應魯利用充滿個人風格的現代抽象水墨畫,打破東西方藝術間的隔閡;靑華河麟斗則從傳統韓國文化和佛教獲得靈感,創作出獨特的幾何色域繪畫。

如同展覽主題「滲: Pervade」,兩位藝術家以獨特風格演繹傳統,不僅將韓國之美滲透到畫布上,更希望他們的精神能夠滲入所有人心中。


李應魯 (LEE Ung-no, 1904-1989)
李應魯為韓國當代藝術巨匠,1904 年出生於忠清南道洪城郡。他以現代抽象風格演繹大自然與人類的姿態,打破東西方藝術間的隔閡。

曾擔任英親王(朝鮮最後一位皇太子)導師的金圭鎭對李應魯的藝術才能亦抱有極高評價。李應魯在畫作《青竹》入選 1924 年第三屆朝鮮美術展覽會後開始嶄露頭角,以傳統的「四君子」畫家身份開展藝術生涯;他於 1930 年代後期至 40 年代初期到日本留學,摸索出全新的山水畫風。

李應魯在 1958 年移居法國後,創作出《文字抽象》和《群像》等結合東西洋藝術的作品﹑展現獨一無二的畫風。李應魯的作品引起了當時歐洲藝壇極大的關注,使其在德國﹑英國﹑意大利﹑丹麥﹑比利時﹑美國皆辦過展覽。1964 年,李應魯於巴黎的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設立巴黎東方繪畫學院,向法國人教授東方書法和藝術,宣揚東方文化。

河麟斗 (HA In-doo, 1930~1989)
河麟斗 1930 年出生於慶尚南道昌寧郡,是韓國獨立後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他於 1957 年與其他青年藝術家成立前衛藝術團體現代美術家協會,和金昌烈﹑朴栖甫等人亦為 ACTUEL 會的創辦成員,積極推動無形式藝術至 1962 年,創作出融入歐普藝術的幾何色域繪畫。

河麟斗作品的風格和選用的色彩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廻》﹑《輪》等作品尤其能夠反映出佛教世界中「禪」的概念。1970 年代中後期,河麟斗的畫作擺脫了先前的幾何結構,取而代之的是更富佛教色彩的流線型和放射狀符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密門》﹑《曼茶羅》等系列。《曼茶羅》系列以融合歐普藝術和佛教象徵聞名,河麟斗以西方抽象畫體現東方及韓國精神,被視為一種全新的創作形式。

河麟斗以不受局限的藝術形式和充滿神秘感的色調呈現佛畫﹑丹靑﹑民畫﹑巫神圖等中的傳統韓國之美,並在其中注入誕生及擴散的哲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