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中午 ‑ 下午6时 (6小时)
香港荃湾海坝街福来邨
免费
提供


呢个夏天,钟意整手作仔嘅你可以过嚟荃湾齐齐学吓织嘢!


六厂基金会推出2017年夏季活动 - 「六厂夏日共学-过嚟织嘢」,为六厂「社区参与及共学」的年度重点项目,以传承香港的纺织文化产业为宗旨,让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认识香港满载传奇的纺织文化历史。 本年度的「六厂夏日共学-过嚟织嘢」主要分为5个环节,以「纺织与责任」为主题,六厂的社区参与及共学项目持续于不同的社区举行,并于每年暑假展示成果。今年的8月19日在荃湾福来邨举行为期一天的活动,提供共学平台,让公众透过纺织艺术认识更多有关香港城市发展及工业变迁的历史,以至与当今社会议题的关联与影响。「六厂夏日共学」活动共分为三部曲,本年度主题「过嚟织嘢」是2016年举办的「造一件衣服给自己」的延续篇,该活动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艺术推广奖」。

六厂基金会「社区参与及共学项目」策展人卢乐谦在宣布新计划时表示:「六厂基金会旨在建立社区学习和共享平台来接触广泛社群,我们希望透过『六厂夏日共学』计划,连接不同社群、团体和世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纺织故事、技能和创意。自去年起我们在荃湾街头利用公共空间内的物件作为纺织工具,借社区的协作互助、在地讨论及共生,这些实验活动就如一道桥梁,让我们与各个社群沟通,一起发掘纺织艺术的各种可能性,重新创造与现今社会的关联和意义。我们提出的是一种无分彼此和共同生活的态度,从日常生活跟各居民沟通,共同发展和建设荃湾社区,并在这城市不同角落开辟新的体验和实验。」

「六厂夏日共学-过嚟织嘢」联同保良局、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made in sample样品制造、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CACHe),与及多位纺织业资深师傅、本地艺术家、作家及各个合作单位,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口述历史分享、跨媒界书写计划、讲座、工作坊和文化团等。活动于8月19日免费开放予公众参与,精彩的活动将分为五大部分,包括「过嚟做嘢」、「过嚟织两嘢」、「过嚟讲嘢」、「过嚟睇嘢」及「过嚟行下」,所有活动均以粤语进行。

「过嚟织两嘢」公众编织活动(下午1230分至6时)
活动将带来6种编织练习和4种编织方法示范,编织方法从每周于福来邨的社区研究及实验活动「织织星期三」启发而来,包括六厂纺织品升级再造设计师熊铭健的背带织机、本地社企样品制造合作制作的织织四方城等,鼓励大家一起落手落脚「织嘢」。
- 背带织机- 让街坊试玩世上最古老的编织方法,且易于携带,能轻易穿在身上进行纺织。
- 随身织织框 - 可随身摘带的实用编织工具。
- 织织四方城 - 正方形的移动装置,可供四人同时编织。
- 纸皮又织得机 -在设计师熊铭健的指导下,以回收纸皮制造而成的织布机,以高成本效益和创新方法将回收物料升级再造。
- 棚仔针织机- 由黄师傅示范复杂的机械编织技巧。
- 织长织织墙 - 邀请居民和访客在福来邨的大型彩色墙壁上一起编织,利用公众地方的围栏合力创作艺术品

「过嚟讲嘢」主题讲座(下午1230分至6时|每场讲座约45分钟|名额30人)
讲座以「纺织与责任」为主题,讲座嘉宾将与观众探讨关于环保物料、纺织技术,以至当今纺织行业所面对的挑战等的重要议题。
- 《繑丝边》分享会(45分钟)- 「文织」社区书写计划 - 新书《繑丝边》分享会将由本地着名作家阮志雄(雄仔叔叔)画家蔡钰娟主讲,二人将诗歌集与插画结合成书,分享他们对荃湾的个人回忆,为下一代纪录宝贵的口述历史。
- 块布咩料(45分钟)-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将和大家分享革新的物料、方法和纺织技术,与时下趋势和研究成果。
- 工厂走了以后(45分钟)- 由街坊工友服务处(街工)HERproject主讲,探讨香港的后工业时代、80年代的的纺织工业潮,以及这些转变对香港社会发展及劳动人口的影响。HERproject代表亦会分享大亚洲区内国家纺织工人的趋势和见解。
- 一个人的力量(45分钟)-由手作人谭介云与六厂设计师熊铭健与公众分享,由在家里为孩子造衣服,或从日本修读时装设计拜师学习裁剪技艺,再发展至成功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的种种经历。

「过嚟睇嘢」:展示「香车制造」的研究成果(下午12时至6时)
展览将展示六厂基金会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合办的全年社区研究活动「香车制造」之研究成果,透过不断实验纺织和科技方法来寻找可持续的设计方法。为促进当地社区和公共机构之间的对话六厂团队落区了解荃湾香车街街市档主的的实际需要,为他们研发切合日常需要的升级再造日用品。为配合街市档主的需要,由高科技强化「壳聚糖纤维」制成的围裙和外卖袋具备「自我清洁」(self-cleaning)功能。制成品及初步研究成果将陈列在活动中央的资讯版,让大家了解到这项共学研究的进展,让用家、发明者和手作人能交流对开发创意产品的看法。

「过嚟行下」文化导赏团(下午12时至6时|共2节|每节约1.5小时)
六厂与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CACHe举办两场公众文化导赏团,带领参加者在香港昔日的工业重地游览历史景点,深度探索香港的丰富的纺织工业和文化历史。

*所有活动参加详情于7月公布,文化导赏团需留座登记。

「六厂夏日共学 - 过嚟织嘢」让大家以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透过纺织发掘荃湾的多元文化。为期一天的活动将带给大家亲身体验,还有积极提倡社区参与和共学理念,从而实践六厂基金会的核心抱负和使命。

每周于福来村举行的社区研究及实验活动「织织星期三」,鼓励大家一起利用环保物料「织嘢」。

​新书《繑丝边》由本地着名作家阮志雄(雄仔叔叔)和画家蔡钰娟着作,二人将诗歌集与插画结合成书,分享他们对荃湾的个人回忆。(图片由蔡钰娟提供)

六厂基金会的全年社区研究活动「香车制造」,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合作进行纺织和科技实验来寻找可持续的设计方法团队落区了解荃湾香车街街市档主的的实际需要,为他们研发切合日常需要的升级再造日用品。

六厂与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CACHe)为公众举办有关纺织文化的导赏团。

六厂基金会
六厂基金会为非牟利艺术文化机构,亦是香港注册慈善团体。成立于2015年的六厂是南丰纱厂保育项目的一部分,项目预计于2018年完工。

六厂以推动纺织艺术文化、研究纺织业传承及创新为重心,在建立永久馆藏的同时,亦策划一系列展览、社群参与、共学、保育及传承、艺术家驻场及公共艺术计划,目的是鼓励独立创造之实践,与本地社群共同探索纺织艺术,以至科技时尚带来的全新意义和经历。六厂旨在保存本地文化精髓,传承纺织产业的珍贵故事,推动香港和国际创意人才的持续交流。六厂非牟利艺术文化空间的展览及活动为各界提供交流平台,让本地社群放眼国际,而国际创意人才亦透过六厂认识香港的纺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