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 ‑ 25日 (除星期日外) 上午10时30分 ‑ 下午6时30分 (8小时)
2020年7月12日 ‑ 26日 (逢星期日) 下午2时30分 ‑ 6时30分 (4小时)
观塘兴业街20号联合兴业大厦4楼
免费
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以往用以举行硕士毕业展的新亚书院诚明馆,因应疫情暂时不能够开放给公众参观。香港中文大学四位本届艺术硕士毕业生:陈子雯、郑裕林、冯凯珊及黄诗慧有幸得到Osage Art Foundation 的场地赞助,及高美庆教授艺术赞助基金对展览的鼎力支持,可展出两年硕士课程的研究成果,特此鸣谢。

展览以《Make _art Not War [T/F]》为题,表达在世界纷乱下仍拥抱艺术的自我嘲讽。四位毕业生以不同的艺术媒介创作,涉猎题材广泛:涵盖肢体 与欲望、后工业社会、人与动物、记忆空间等不同层面;并以作品展出深入讨论,试图重新诠 释所关注的课题。


陈子雯
陈子雯这一次展覧会以装置形式,尝试呈现生理与心理的变幻莫测,并且透过净化这只火浴凤凰来描写不同环境和情节,如何让人们把身体揉捏,最后衍生成肌理的千态万状。我们从母亲肚子裏脱走,匆匆渡过一生,最终复又尘归尘土归土。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被赋予思想,驱策大家因应各种疑惑 (例如轮回、天堂的不确定) 感觉迷惘。又或者忽然醒觉,回过头一一细想归去 之路。我们生而为人,时刻趋向死亡。不断给灰飞烟灭等恐惧左右,恰似古希腊悲剧及神话故 事, 当中盛载着喜怒哀乐...于命运波涛起伏深处,人们不惜付出和牺牲,让人生充满意义,然 则究竟要踰越多少回合,才能释出贪生的欣慰?

郑裕林
郑裕林作品提出以「微观叙事」作为思考方法。长久以来,我们透过知识看待世界,习惯接收和提出宏观的价值。宏观整体性的构成难免会忽略很多细节,亦只有牺牲细节才能成就整体。 透过细致观察和演绎,回到事物的原初状态,重新审视构成我们认知的元素,透过叙述「小故事」来切入大议题才是现今应对单一意识型态的办法。创作透过爬梳「前工业」到「工业」以 至「后工业」的时代背景,反思版印、印刷工业及当代媒体的关系,并在微观的角度中寻拾印 刷工厂里所遗留的痕迹,重塑不同世代的价值观、对世界的理解和应对时代的处世之道。

冯凯珊
冯凯珊的作品主要围绕动物与城市,以及动物与人类想像之间的关系。作品以一系列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表现动物与人类生存空间之间的角力,以及透过超现实的画面展现动物于想像空间的生存方式。

黄诗慧
黄诗慧的作品主要探讨记忆与想像之间的关系。作品参照古代的羊皮纸重写本,以涂写与涂抹的方式表现记忆的丧失及回忆的过程。废墟作为其主题,因承载人类活动的痕迹和时代的变迁,隐喻着丧失和隐藏的记忆。然而,我们从废墟裏阅读到的,并不一定是回忆,而是借由阅读来想像回忆。作品邀请观众在废墟中目睹,以及想像,那些被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