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乐及影像艺术家携手呈献一场跨媒界的现场演出,参与音乐人包括江逸天、林丰、叶志聪、Narbi、李梓禾及自由空间乐团,演绎由本地原创及重新编曲的作品,配合多位香港影像艺术家的短片,与现场音乐呼应,缔造欣赏演出的新经验。
节目包括由江逸天和新晋导演陈衍江联手创作的音乐与影像《解读米诺的梦》,是次版本经重新编曲及拍摄,经过被隔离阴影笼罩的一年,为听众送上平静与慰借。由本地乐手组成的跨曲风乐团──自由空间乐团──将会初次亮相,以刘清华和黎智礼的录像做背景,现场演奏由林丰创作及编曲的作品,包括《念》(取自《禾日水巷》,为自由空间乐团首演新编)。叶志聪则配合罗昊培和黄勺嫚的短片,重新诠释Narbi和李梓禾的音乐创作。
节目:
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
音乐 x 影像: Don’t Mind(Narbi作曲 x 罗昊培导演)
编曲: 叶志聪、Narbi
音乐家: Narbi(演唱/木结他); 叶志聪(电结他/合成器); 李帼珊(大提琴)
音乐 x 影像: In C(Terry Riley作曲) x 步行电影院: 飞翔的气球(刘清华导演)
音乐家: 自由空间乐团
音乐 x 影像: 念(林丰作曲 x 黎智礼导演)
编曲: 林丰
音乐家: 自由空间乐团
音乐 x 影像: 解读米诺的梦(江逸天作曲 x 陈衍江导演)
编曲: 江逸天
音乐家: 江逸天(演唱/电结他/键琴); 叶志聪(电结他/合成器); 冯晟睎(低音提琴); KITTLAU(鼓)
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
音乐 x 影像: People Live For People(李梓禾作曲) x Lovers in the Wave(黄勺嫚导演)
编曲: 叶志聪、李梓禾
音乐家: 李梓禾(钢琴); 叶志聪(电结他/合成器)
音乐 x 影像: In C(Terry Riley作曲) x 步行电影院: 飞翔的气球(刘清华导演)
音乐家: 自由空间乐团
音乐 x 影像: 念(林丰作曲 x 黎智礼导演)
编曲: 林丰
音乐家: 自由空间乐团
音乐 x 影像: 解读米诺的梦(江逸天作曲 x 陈衍江导演)
编曲: 江逸天
音乐家: 江逸天(演唱/电结他/键琴); 叶志聪(电结他/合成器); 冯晟睎(低音提琴); KITTLAU(鼓)
关于艺术团队:
林丰
香港作曲家,作品曾于纽约卡奈基音乐厅、柏林音乐厅、悉尼歌剧院、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伦敦南岸中心等国际音乐殿堂演出,更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委约的最年轻华人作曲家及首位香港作曲家。管弦乐作品甚丰,包括2012年BBC逍遥音乐会中首演的《无尽藏》,以及而为庆祝香港管弦乐团成立四十周年创作的作品《蕴》。持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作曲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管弦乐团艺术策划总监,并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2011年度艺术新秀奖。
叶志聪
本地作曲家和即兴、实验演奏家,作品跨越不同文化、传统和音乐类型,并以融入即兴及创新演奏的实验元素见称。亦会参与现场演奏,担任电结他手,或主理讯号处理器和电子合成器。近期专注研究的范畴包括电结他在当代音乐的运用; 电子乐器、西方传统乐器、民族乐器和讯号处理技术的混合应用。曾跟随爵士大师包以正学习结他,亦在陈庆恩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作曲硕士课程。现为当代爵士乐团Mo-Men-T、电子音乐乐团thisisthewaytheworldends成员和香港创乐团的副团员。
江逸天
当代作曲家,曲风独特,渗透沉郁气息,广受民谣、另类摇滚、当代古典及现代音乐等不同元素影响。2016年旅居欧洲,在不同表演场地演出,探索不同音乐风格,回港后获邀在音乐活动Wow and Flutter本地姜周末及Clockenflap演出。音乐品牌Raven & The Sea创办人之一。曾于2018及2019年受香港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委约创作,并曾任中英剧团《人生原是一首辛歌》联合音乐总监。近期埋首为北京导演田壮壮的电影谱曲。
自由空间乐团
成员为来自爵士乐、古典音乐、摇滚等风格迥异的本地音乐劲旅及作曲家,由自由空间撮合,定期以不同组合形式,于自由空间作多元化的实验性演出。
是次演出成员包括:
林丰; 叶志聪(电结他); 雷丽丽(小提琴); 李帼珊(大提琴); 二阶堂泉(长笛); 林灒桐(琵琶); 姚世裕(小号); 吴汉绅(色士风); 余林橞(颤音琴/敲击乐); 冯逸山(单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