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似马,蹄似牛,角似鹿,尾似驴,麋鹿因而被叫作四不像。
好比展览、剧场、电影、音乐会,麋鹿是先来衍生的动物,还是后来拼凑的?
异灵异异,当现在一再谈跨媒介/跨界创作,它其实是指什么?
传统的形式分类是自足的,专注的,封闭的。
当下的处境是,记忆、幻想和现实,已经没有一堵墙能够彻底阻隔。
是否要尝试,再尝试探究,无以名状或貌似混沌中自我生成的秩序?
香港艺术中心继《登高》及《脐带》后与跨媒介艺术家邓国骞再次合作推出节目《麋鹿》。节目分《晴雨》及《玻璃》两部分,《晴雨》中邓氏联合剧场导演钟肇熙及周伟泉共同创作,将剧院短暂化身为广场,表演者及观众身体力行游走其中重新梳理认知世界的方式。《玻璃》则捕捉透明而轻薄的间隔特性以勾勒矛盾的本质。
倘再细看跨媒介/跨界创作,是否好比物种相异,借观看物种异同而见生命的本质?
木桌的边角枯了;正门的金属把手被磨得油光发亮;厚重的灰与漆不断涂抹画廊的孔洞伪装成光洁的白墙。我们的胃消化了多少顿饭?我们的艺术回应了多少迷踪的灵魂?
「玻璃」(暂名)
2022 年 10 月 6 日至 12 日|香港艺术中心张静兰实验画廊
「晴雨」
2022 年 10 月 7 日至 8 日 20:00;10 月 9 日 15:00 |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
概念及创作:邓国骞
导演:周伟泉
编剧:钟肇熙
* 任何人士进入处所均必须使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和符合「疫苗通行证」的相关要求。
* 活动若因政府防疫措施而中止,主办单位将发还费用(扣除手续费)。
* 活动将按照政府宣布的最新防疫措施及条例作安排。
艺术家介绍
邓国骞是一位跨媒介艺术家及影像创作人,1983 年生于香港,2008 及 06 年分别取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艺术硕士及文学士。邓氏的创作始于对其原居民背景及生活点滴的追问,继而发展出紧扣其生命进程与经历的探索,亦紧扣其生活的地方。他总浸淫于复杂、矛盾、挣扎的当下里,从身边及耳闻目睹中反思自身与他人;现实与想像;过去与现在等人事物,继而在混沌的情境里呈现某时某刻某种深埋的情绪、关怀及本质性,主题触及成长、承传、本土、自由、都市、消费、自然、政治、规范、存在等。2009 年获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优秀奖,亦为 2013 年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