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悠悠艺术史,从伦勃朗到莫迪利亚尼、梵高到弗洛伊德,人脸向来是引人入胜却又令人反感的泉源,亦为人性和博爱的体现,甚或是原始暴力和野蛮的标志。无论以具象抑或抽象形式表现,肖像均乃反映世界的一面镜子。
维尔潘画廊的全新展览
《诸相非相?》,将展出
弗朗西斯·培根的杰作,并与
亚德里安·格尼、
曾梵志、
乔治·康多及
井田幸昌等当代艺术家进行深层对话。画展旨于开展过去与当下之间的对话,深入探讨前文所述五位艺术家眼中,人脸的重要性。来宾可在画廊全新设计的内部布局中,细意欣赏二十来幅震撼人心的巨作,并领略它们之间的交流。弗朗西斯·培根乃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肖像画家之一,其俨如噩梦且令人不安的画作,往往扭曲主人翁的脸庞以揭示其内心,无疑是画展的核心议题。
(亚德里安·格尼 作品)
(曾梵志《面具》系列)
(乔治·康度 作品)
(井田幸昌 作品)
亚德里安·格尼的肖像画,同样通过扭曲的动态笔触,重新审视我们的集体历史与记忆。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作品,描绘他在现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下,观察到的紧张和焦虑。另一方面,乔治·康度近乎平面的肖像画大多造型怪诞且异想天开,而井田幸昌的作品则以厚重的油彩和未来主义的视角,延续作爲载体的历史;是次画展亦是井田幸昌作品在香港的初试啼声。上述艺术家对人性的理解,将在画展中充分呈现。他们个人背景和心路历程迥然不同,却殊途同归地以独特的视角,揭示我们当下目睹的极端愤怒、焦虑、激情和野心。
展览对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提出尖锐的问题:踏入科技时代后,人脸既已躲藏在面具背后,矫情以隐藏情绪,甚或在消失于屏幕中,解读人脸是否仍有可能?先前举行的《赵无极:友谊与融和》以及《来苏之望——新巴黎画派》无疑是珠玉在前,维尔潘画廊定必再接再厉,秉承一贯的使命与承诺,向公众呈献有助于深化相互理解和沟通交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