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 2023年3月31日 (除星期一外) 上午10时 ‑ 下午8时30分 (10小时 30分钟)
2022年5月30日 ‑ 2023年3月27日 (逢星期一) 下午2时 ‑ 8时30分 (6小时 30分钟)
香港北角油街12号油街实现
免费
提供


油街实现新扩展空间落成之际,也是与公众一同重新检视创意新思维的契机,「数码缪思」以新媒体介入艺术,希望开拓出一个全新的思考领域,延伸想像,表现更多意念的变奏、不以为意的惊喜、梦一般的视像语言等。当艺术家能够发展出新的视觉震撼力,将强化观者的印象,继而激发自省的作用。

「数码缪思」邀请六位跨领域艺术家,包括:Kachi Chan、梁嘉贤、年二课、吴子昆、余家进(与余志雄),以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品思考数码城市扩展我们观感体验的主题。这个数码艺术装置,将会为公众带来一次崭新的沉浸式幻像之旅,享受眼前悦人影像的同时,也可进行更深的观察,细致体会艺术作品的多重意义。

Kachi Chan|一致
《一致》旨在研究大规模的人工人类行为的编排和规则,动画由 1000 多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由演算法构成,当中模拟智能行为(包括回避、跟随和模仿),反映了人类在群体环境中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行为方式。该作品是对人工生命和群体智能的实验,也是对简单规则如何产生复杂行为的研究。


梁嘉贤|善变的线
作品保留工笔画以线性图像为基础,透过动画及视错特效技术,将平面画作难以展现的线条变化及空间转换呈现出来。故事由寻找迟到原因开始,直至得到答案,图像不断变化,作品以线条组成了巨人的阅读空间,转至图案墙壁,再变成不同场景,最后剩下三条用作简单表达立体空间的线。透视的转变、远近大小比例的交错,恍如观看事物的不同角度和寻找幻象本质的过程。


吴子昆|不温暖的温室
在现今社会中,数码屏幕的科技发展越见普及,大众亦开始习惯身处于被数码科技包围的环境中,几乎忘记了在城市里被树木和大自然包围时的感觉,亦没有注意到我们正逐渐与自然失去联系。此作品以数码装置作为媒介,把数码科技和自然融为一体。作品会透过内置的侦测仪器,根据展览场地的环境如天气变化、阳光方向和降雨等,进行实时变化。作者除了透过这件艺术品向自然致敬之外,更希望能与观者产生联系,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年二课|旁观者
基于现实的限制,作者往往无从确定观者所在的时空。观者可以同时身处两个截然不同的展览中,只被一根非常幼细、几乎看不见的线连结起来。这情况让作为创作者的艺术家陷于困难中。


余家进,余志雄|现代人 · 嚣扰梦
作品以微缩模型及 LED 萤幕拍摄,没有加入任何后期特效,以偷窥的视角将观众带入一个倒置的卧室,经历了一个时间和空间错乱而动荡的梦,将后现代生活的焦虑通过幻像呈现眼前。作品一共经历梦境的五个阶段(回忆、重置、重新定向、重新排列、返回),做梦者会体验零碎的记忆片段,并以自我死亡的方式重生,最后醒来,而这些记忆碎片将在脑海中重新排列。

放映时间:逢 10 及 40 分
客席策展人及艺术家:吴子昆
艺术Kachi Chan、梁嘉贤、年二课、余家进 (与余志雄)


有关艺术家
Kachi Chan
多媒体艺术家,定居于香港及伦敦。他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及伦敦大学巴特雷建筑环境学院。他的动画作品曾于 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节 (奥地利)、巴塞尔艺术展(香港)、海洋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中国)和 NHK TV(日本)等场地展出。

梁嘉贤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2007 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创作硕士。梁氏主修中国传统绘画,并结合流行文化元素创作,利用不同工具呈现中国画的气氛,模糊差异之间的界限。其作品描写现代生活中的个人感知与想像,反思传统影像在当代媒体传承与混杂下的价值。

吴子昆
1997 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主修艺术;并于 2000 年获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吴子昆专注创作互动媒体装置,作品多次于本港及海外展出。他亦擅长互动媒体在不同层面的应用,曾于多间本地大专院校任教相关科目。吴子昆是 yucolab 的创办人及执行创作总监,他于 2007 年获《透视》杂志选为「四十骄子」杰出设计师之一。

年二课
毕业于伦敦斯莱德美术学院,并于 2001 年获得芬兰赫尔辛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他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展出,包括阿姆斯特丹、赫尔辛基和海牙等。在 2011 年获得备受赞誉的illy奖,后于 2013 年获 AVEK 媒体艺术奖。2017 年他与另一位艺术家纳撒尼尔‧梅勒代表芬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目前主要在香港、纽约和赫尔辛基工作。

余家进
多媒体艺术家。他执导的作品涵盖音乐视频、电视广告及预告片等。他的作品曾在纽约和香港展出。他于 2019 年与一家纽约的创意工作室合作,创作了多媒体装置《Dreamrave》,通过创建互动式直播来重现人类睡眠周期。

余志雄
多媒体艺术家、电影片名设计师和创意总监。毕业于耶鲁艺术学院,作品于世界各地展出。他出品的动画特效作品屡获国际殊荣。他亦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科隆国际电影学院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客座讲师及瑞士国际图形联盟的成员。他的近期作品是 2016 年夏季在洛杉矶盖蒂中心展出的敦煌佛教石窟寺庙的沉浸式虚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