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 2023年9月15日 (逢星期一至三,五) 上午10时 ‑ 下午6时 (8小时)
2022年7月23日 ‑ 2023年9月17日 (逢星期日,六) 上午10时 ‑ 下午7时 (9小时)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上午10时 ‑ 下午5时 (7小时)
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免费
提供


(赵少昂《行书诗》)

香港艺术馆举行「汉字城韵──书法中的诗舞画乐」展览,展出超过七十件香港艺术家书法作品的馆藏,并以文学、舞蹈、图像和音乐配合展示,让观众畅游诗舞画乐之间,探索书法与生活的关系及所引发的香港当代创作。展览亦结集不同界别的创作人,提供崭新及多面向的观展体验,带领观众进入书法独特的审美体系。

中国书法是唯一以文字为体的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已延续千年。书法艺术承载的不单是由功能性的文字传意至抽象审美的历程,更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个体的情感与精神面貌。


(饶宗颐《金书甲骨文》(局部))


(图为艺术家陈华煜以小楷写成的南音《客途秋恨》歌词,作品旁边亦展示了作曲家赵朗天为此书法作品创作的声音装置。)


(徐沛之《草书黄伟文陀飞轮》)


(郭孟浩《蛙宾临九八》)


(靳埭强的《墨化》)

是次展览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各种书体,精选展品包括邓尔雅《篆书诗》、区建公《楷书八言联》、区大为隶书《幽兰诗》、罗叔重《隶书五言联》、饶宗颐《金书甲骨文》、赵少昂《行书诗》、徐沛之《草书黄伟文陀飞轮》等。展览从书法艺术与诗、舞、画、乐之间的关系出发,让观众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兴趣中,发掘欣赏书法的乐趣,并重新审视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之下,保存和延续经典文化成果的价值。

同场展出包括不同界别本地创作人的作品,与书法作品互相呼应生息。
导演卓翔及编舞家王荣禄创作了舞蹈影像装置,舞者以身体的力量、姿态及律动回应书法的动势。作曲及声音艺术家赵朗天创作了声音作品,以旋律穿梭于展场跌宕起伏的书势舞势中。


多媒体艺术家吴子昆则以「容积捕获」技术,捕捉书法家书写时的立体信息,并利用三维动画技术于两幅投影墙重新呈现书法家书写的动作,延伸观众想像。多位作家、诗人、艺术家及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专长及生活体验,以文字或影片形式回应书法作品。


香港艺术馆将限制入场人数。所有人士进入博物馆前必须利用手机扫描「安心出行」二维码,并须符合「疫苗通行证」实施的相关要求,豁免人士除外。

有关「疫苗通行证」的详情可参阅 http://www.coronavirus.gov.hk/pdf/vp_t1_CHI.pdf

所有获豁免人士必须填写表格登记其个人资料和到访日期及时间。因应此安排需时核实个人资料,获豁免人士轮候使用公共服务或进入有关场所的时间可能会较长,署方建议市民提早到达,希望市民谅解。署方亦鼓励获豁免人士尽量利用「安心出行」,以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