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 ‑ 10月23日 (除星期一外) 上午10时 ‑ 下午7时 (9小时)
九龙塘达之路香港城市大学刘鸣炜学术楼18楼
免费
提供


香港城市大学般哥展览馆将举办《猎人·战士·神灵:中国北方游牧艺术》展览。游牧人在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动态直接影响到中国至中欧各王朝的兴衰。

「中国北方地区」泛指北方古代胡人曾经活跃的疆域,包括有「中国北方森林最后的猎人」之称的鄂伦春族、匈奴、鲜卑、柔然等。是次展览透过 250 多件艺术品,细说古代游牧人的故事,及其世界蕴含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反映人与大自然的理想连结,放诸现今社会尤其发人深省。

展览分为六部份,分别为「鄂伦春族」、「猎人与动物」、「早期猎人——匈奴与鲜卑」、「战士」、「帝国」、「神灵世界」。从他们于公元前千年鲜为人知的起源,追溯到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的「黄金时代」。展览结合考古学、艺术史及人类学等多元角度,在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活现这些展品的历史文化脉络,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的世界。


「鄂伦春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森林最后的猎人」,展览展示了难得一见的鄂伦春族用品,包括衣服、鹿皮小袋、裹腿布、桦皮箱、桦皮马鞍袋等,呈现鄂伦春族的生活日常。鄂伦春族崇拜鹿,策展人特别安排香港城市大学互动媒体与电算应用中心 (ACIM) 的当代艺术作品「鹿石动画」在此节回环舞影,北方森林宁静而又可怕的气氛油然而生。

「猎人与动物」展示动物图案在游牧艺术里的重要席位。游牧人非常依赖马、羊、牛、驯鹿和骆驼等驯养动物,以及鹿、虎、豹、狼、熊和猛禽等野生物种。中国北方的动物图像设计反映游牧人身为牧民和猎人的双重角色,也是建构其外在形象的重要元素。各式猛兽如虎、狮、狼、貘、犀牛、骆驼、羱羊、牦牛等成为饰品的主要图案。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动物盘圈和矩形饰板的设计,将动物拟合成圆形或方形形态。除了以单一动物作为饰品主角外,后期亦发展至两个或以上的动物组合,例如狮虎、双羊、对狼等艺术图案。随着游牧社会战争愈发频仍,战士的角色更为重要,这变化也见于动物艺术中互搏和咬噬的场景 (例如虎噬鹿)。动物纹饰经常出现于北部的青铜匕首和刀,对游牧人来说,是显赫地位的象征。


「早期猎人——匈奴与鲜卑」展出多个鲜卑士兵、武士、骑马俑,及其设计华丽的装备,活现马背上民族的英姿。匈奴政权融合了多元的游牧和定居的人民。匈奴艺术五花八门的形式、风格、表现和工艺均反映这种多样性。匈奴注重用于腰带扣、饰板以及武器上的动物艺术,以反映战士在游牧社会的崇高地位。鲜卑族追求创新,其艺术风格虽与匈奴相似,但能够发展出新的图像,例如同时驾驭两只动物的「动物主人」形象。本节展出的配饰,图案极其复杂,有鹰兽互搏、双马武士角力、鹰噬马等,令人啧啧称奇,表现了匈奴与鲜卑文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游牧人是天生的战士,「战士」一节,展出游牧战士难得一见的装备,如铁饰皮护臂、年代远古的青铜头盔、蒙古帝国风格胸背阔板大札等,珍罕难得;战斧、匕首、短剑、单刀等均是游牧民族常用的武器,而圆刃管銎青铜钺为是次展览其中一件最古老的展品。随着时代发展,游牧人发明了更多不同的装备,其中原本属于中国北方匈奴的阿凡尔直背式佩刀,更逐渐成为了中亚游牧民族主要的刀剑类型。这些实用的武器有着各种不同的装饰或纹饰,如铃首、兽首等不同动物图案,艺术造诣高超,饶富想像力和巧思,糅合了游牧文化与汉人的美学。


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深远且多元——在军事、艺术文化、宗教和语言,以及贸易和外交方面。游牧人在丝绸之路上经商游走,他们的艺术遗产反映了丝路上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洲际贸易日渐蓬勃,而商品、思想、哲学、艺术、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亦达至前所未有的规模。「帝国」一节展出鞍饰、马饰组合,工艺精美、数量繁多,空前绝后。从契丹贵族特殊的葬俗,观众可窥探其生前盛装:头戴银或铜鎏金冠,胸前佩挂华丽的琥珀璎珞、腕饰,腰间系金银蹀躞带或玉石銙革带,下垂兼具实用及装饰功能的玉石柄连鞘小刀、金和玉质工具佩饰、小件玉容器等。


游牧人的神灵世界,是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古代游牧人对生命的无常有着独特的感悟。佛教教义迎合他们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在南北朝时期率先将佛教确立为国教。「神灵世界」展出佛教艺术的卓越工艺作品,如坐佛纹金冠饰、刻莲花纹铜鎏金枕、木雕力士像、以及印度犍陀罗风格的石雕金刚像等,其中赤陶人像和雕塑等具象佛教艺术工艺卓越,其高超水平一直延续到东魏和北齐时期的鲜卑王朝。



是次展览其他展品包括 18 件布里亚特大师达西‧那姆达科夫的当代雕塑、Marc Progin 的摄影作品、以及张计云的动画创作。邵志飞与 Sarah Kenderdine 的新媒体创作,将两件萨满服饰立体地呈现眼前,观众可互动探索萨满服饰不同部位的意义及符号象征。此外,以 iDome 投影科技重塑的公元 5 世纪云冈石窟大佛遗迹,令观众仿如身处石窟当中;展览即场放映萨满动画,生动有趣地讲解了早期游牧民族的故事。

《猎人•战士•神灵:中国北方游牧艺术》展览策展团队阵容强大,包括鄂伦春基金会创办人赵式庆先生、般哥展览馆策展人范懿莎博士、资深中国艺术收藏家卢茵茵博士、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讲座教授邵志飞教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数码博物馆学教授莎拉‧肯德丁教授等。

需预先登记:https://www.cityu.edu.hk/bg/zh-hk/visit/book-a-visit


  • 预约系统 24 小时开放,申请需要在到访前三个工作天(下午 6 时前)完成登记,以确保申请能及时处理;恕不接受即日预约。

  • 所有访客须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进入香港城市大学 ,及根据「疫苗通行证」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种纪录或相关豁免证明书以供检查。
- 政府实施的三个阶段 COVID-19 疫苗接种要求,即第一阶段(至 4 月 29 日): 12 岁或以上的访客必须接受至少一剂 COVID-19 19疫苗; 第二阶段(4 月 30 日至 5 月 30 日):18 岁或以上的访客须至少接种两剂 COVID-19 疫苗; 第三阶段(5 月 31 日起):访客需接受第三剂(某些特殊群体除外,详情见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3/20/P202203200043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