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 ‑ 14日 (每日) 上午11时 ‑ 下午7时 (8小时)
香港柴湾柴湾道238号青年广场1楼
免费
提供


声音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当新的声音出现时,某些声音或会逐渐消逝。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独有的声音,每个人对声音的解读也有不同。「现在」又会是怎样的声音?

「未来唱片企划」的设计灵感是来自一张名为旅行者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的金属唱片。为了向外太空展示地球和人类的文明,1977 年科学家曾把这张唱片放置在一架无人探测机并发射到太空。唱片中收录了不同的声音和图像如 55 种语言、着名乐曲和生物照片等。唱片距今已有45年,今天再次打开仍是饶富趣味。

假设 2022 年再一次将声音带上太空,你会如何创造这张唱片?《未来唱片企划》艺术科技展览结合科技与声音艺术,着重与观众的互动性。观众可「试听」和「试玩」艺术家和学生创作的声音装置,观察和发掘声音,来一趟深度声音之旅。

8 月 5 日(开幕日场次:只供校园艺术大使参观)
8 月 6 至 14 日(欢迎公众人士参观)


艺术家简介
简僖进

自由身音响工作者及环境录音师,2017 年获香港演艺学院舞台及制作艺术学士(荣誉)学位,主修音响系统设计。

他是大自然声音计划《AK IN KK - Nature Field Recording HK》( https://akinkk.com )的策划人,以声音地图和声音存库记录香港大自然的声音景观,计划更于 2020 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计划资助。

黎仲民
获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文学士及香港中文大学艺术文学硕士。他喜欢创作声音装置和机器艺术,其中有些会于声音表演中使用。他凭借对媒体考古学,研究媒体工具,互动介面的演化及其相关历史等的了解,在创作上尝试了具实验性的乐器,亦以游玩及人与机器间的互动关系为题。他亦会教导有关于媒体艺术和科技等知识。

他同时也是艺术空间据点句点成员,联合策展展览如 Toy as Medium, 2016 及 Sketch Out, 2018。

hirsk
⼀位在香港长大的制作人及电子音乐人,毕业于美国伯克利⾳乐学院,主修电子音乐制作及声音设计。2017 年被选中为德国柏林 Pop Kulture 艺术节的音乐单位之⼀。2018 年于香港「抢耳音乐厂牌计划 」 展示其独特怪异富有想像空间的声音。

hirsk 亦获邀到德国慕尼克实验音乐节 Frameworks Festival 及上海超级草莓音乐节演出,跟曾在美国深造爵士的鼓手Blue Kwok 及钢琴手 Daniel Chu 合作探索电子音乐 x 爵士乐的可能性。回港后积极与不同类型音乐人合作。2020 年12 ⽉12 ⽇推出首张个⼈专辑《噪噪噪噪切》,并凭此专辑获选第 32 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

池城良
一位艺术家,同时亦都是一位音乐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探索声音所传递的意义和内容的可能性,以及声音在电子音频和音频技术之下的本质。他的作品使用了多种形式的现场表演和装置,例如:多频投射和音频的沉浸环境、环景360度短片跟场景导向、数据图像化跟声音化、实况录影、互动作业和所衍生的作业等。

池城良的作品目前在香港 M+ 视觉文化博物馆展出。在日本出生的他在英国生活多年,现为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