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被替代,
万物亦变得了无意义。
若未来已成定局,
行动还有什么意思?
曾经声嘶力竭地哭喊过,挣扎过,
但时间亦不会因为怜悯而停留。
我们似乎仅仅推迟了那无可避免的,
却仍然栖居于漫长的恶梦。
值得吗?
但至少我们曾经尝试。
那你愿不愿意再试多次?
当然。
因为我们知道,
他们才是仅仅推迟了那无可避免的,
真正的终局。
生而为人,在生活中无可避免地面对抉择。我们选择、后悔、自省,然后重新选择,重覆、又再重覆。
或许每到静夜之时,脑海又会浮起:今天午餐如果点下午茶可以便宜五蚊;又或者想起那句一时意气,但抓破头皮也收不回来收的话;也可能是那无数次看见跌倒在地上,却未能拉他一把的那个陌生人。我们往往会预视好结局,却往往又失望而回。每个决定看似只会以遗憾作结,但假如「结局」只是路上的一个小节,其实迂回的道路又是指向何方?
是次展览,由林晓雪,郑喆欣,谢佳淇和梁凯雅四位年轻艺术家借作品回应关于抉择与命定等生活命题,从四个独有的世界观引导大众以「我」作为出发点思考独立个体对世界的影响。
Presented by @auton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