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近公布的美化街道计划,措施包括拆除或维修最少 1,700 个招牌。在新规例之下,大部分现存招牌均被视为非法僭建物,招牌正快速在香港的街道上消失;虽然它们有机会通过招牌检核计划继续存在,但计划的评审标准并不包括招牌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
《在十七天后》企划提出一个与历史建筑相似的评审机制,以一系列准则决定招牌的去留。黑房中 17 个现正身处香港大小街道上的招牌,在展覧期间每天均有一个需要接受招牌评审机制的考验。现场亦设有「保留」或「拆除」按钮及网上问卷,让观众参与决定每个招牌的命运。
被舍弃的招牌会在每日结束之时覆上绿网,象征它即将离场的命运。最后作品将会是公众对招牌文化看法,以及招牌在城市中感知价值的视觉呈现。
相关活动
deTour 2022 设计节
详情:
https://timable.com/event/2228868
有关策展人
高浚明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anthonyko/
一位香港的艺术家、空间设计师和英国注册建筑师。201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他在2017年于伦敦大学巴特雷建筑学院取得建筑硕士学位。
及后高浚明成立 Dilemma 设计工作室,主要从事空间设计、装置和社区项目。秉承一种强调理论性的工作方针,他建立了一系列富有力量的建筑宣言和论述,突显建筑挑战常规的可能性。他同时亦探索地方依附、环境心理和文化保育等议题。
街招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treetsign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treetsignhk/
由密集招牌组成的香港典型街道风景,启发建筑师麦憬淮和冯达炜在2017年成立「街招」,透过深入研究招牌故事和相关的建筑规例,推广招牌景色成为本地文化遗产之一。二人致力保育面临清拆的仅存招牌,同时透过设计活动,培育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招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