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演工作坊 #亲子工作坊 #人人可以玩音乐
「人人可以玩音乐!」这是梁智轩博士的一个梦想。
梁博士一直致力开发平板音乐应用程式“e-Orch”。原来只需一个平板电脑,几个简易的音乐程式,就足以让任何人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这次e-Orch音乐创演工作坊,将连续在两个周末进行。活动首先安排「e-乐团」与专业演奏家呈献免费的迷你音乐会,让观众有机会与现场乐手互动,共享一起作乐的喜悦。
紧随音乐会的工作坊,会鼓励大家在平板电脑上滑动指头,激活音乐细胞,让大家发现音乐原来触手可及。工作坊每天两节,早上环节为亲子专场,下午环节欢迎任何人士预约参加。
详情
《e-Orch一起作乐》
2023年2月18(六)、19(日)、25(六)、26(日)
洗衣场石阶
「e-乐团」迷你音乐会(每日两场)
上午11时及下午3时
节目长约30分钟
音乐创演工作坊*(每日两场)
上午11时30分(亲子专场)
下午3时30分
工作坊长约30分钟
*需要先行预约
请关注
https://www.facebook.com/hkaf.at.taikwun 、
https://instagram.com/hkaf.at.taikwun @hkaf.at.taikwun
紧贴预约详情的最新消息。
创作 / 制作团队
艺术总监
梁智轩博士
指挥
刘晓霖
梁卓朗
孙礼贤
屈雅汶
表演者/团体
e-乐团@香港教育大学音乐创新及设计实验室
香港南区官立小学
九龙城浸信会禧年(恩平)小学
马鞍山圣约瑟小学
圣公会仁立小学
独奏者
左启希 (大提琴)
李家谦 (高胡)
李璟舆博士 (数码钢琴)
彭伟伦 (中阮)
香港教育大学中乐小组
陈咏霖 (中阮)
江沛怡 (高胡/椰胡)
林柏滔 (笛子)
唐德昕 (扬琴)
黄晓霖 (椰胡)
监制
游艺策划
艺术家简介
梁智轩博士(艺术总监)
梁智轩博士为香港作曲家,其创作糅合东西方思想,亦特别热衷于音色与织体的探索。曾获加拿大国际发明创新竞赛金奖及二十大最佳发明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罗马尼亚发明家论坛特别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创意、发明及新产品展铜奖、香港教育大学校长特设卓越知识转移奖、教学表现奖、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研究金的研究影响力/知识转移奖、香港手铃节作曲比赛冠军、音乐新一代亚军及香港作曲家联会最喜爱曲目奖。
梁智轩博士作品由Schott Music(德国)、MOECK(德国)、Donemus(荷兰)、Edition HH(英国)、PARMA Recordings(美国)、From The Top Music(美国)及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出版。他的作品曾于多个国际音乐节中演出,包括国际现代音乐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和平艺术节」、国际作曲家交流会议、国际电子音乐周、世界合唱比赛、世界手铃大会、国际音乐教育协会、亚洲作曲家同盟音乐节、亚洲木笛节、亚洲萨克斯风年会、新加坡萨克斯风国际研讨会、维也纳青少年音乐节、台北传统艺术节、音乐新文化及香港学校音乐节等。
梁智轩博士现为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助理教授、香港音乐教育家协会会长、香港作曲家联会副主席、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的学校音乐及教师教育委员会成员及Apple杰出教育工作者。
刘晓霖(指挥)
刘晓霖在香港出生,2014年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荣誉),主修作曲及音乐制作,师承祈道褘博士及高尔文博士。2016年取得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硕士学位,主修作曲,师承张珮珊博士。在学期间先后获颁梁思豪奖学金、狮子会与顾嘉辉音乐基金作曲奖学金及郭博仁伉俪奖学金。
刘晓霖自幼学习钢琴,先后考获伦敦圣三一学院六级音乐演奏文凭(钢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八级敲击乐及声乐资格。2012年开始与不同的音乐家合作,现担任中小学及长者中心的乐器导师及指挥。他亦活跃于作曲界,其作品多元化,并曾于2013年夺得中华传道会七十周年主题曲创作比赛冠军。
梁卓朗(指挥)
梁卓朗为香港中文大学音乐文学硕士和香港教育大学音乐教育荣誉学士,分别主修音乐和音乐教育。在学期间曾创办香港教育大学创意学会,并担任主席,获得多项奖学金和学术奖项。他热衷音乐表演,曾获世界合唱比赛及香港国际青年音乐节颁赠国际奖项,并获邀在香港及澳门区ABRSM 文凭颁授典礼上担任表演嘉宾。
梁卓朗活跃于音乐教育,致力推动 e- 乐团发展,先后担任《方格乐谱用家指南》及《e- 乐团教学手册》编辑,参与方格乐谱编曲,并在各校园担任 e-乐团音乐课程指挥兼导师。
孙礼贤(指挥)
孙礼贤为香港作曲家及跨领域艺术家。深受古典音乐及作曲训练所启发,他的作品大多以音乐、声音、聆听为出发点。音乐会作品、配乐、交互编程、录像文章、声音艺术、装置艺术及媒体艺术皆属其创作范畴,借此探讨对自身及其环境的所思所感。
孙礼贤近年活跃于剧场创作,2022年于不加锁舞踊馆年度制作《品品》担任声音设计。近期参与的跨领域创作《走走》与艺术家郑雅茵探索声音、虚拟导航及运动中的身体的层叠关系;《朵室》与编舞陈伟洛以电子舞谱的形式反思何谓舞蹈及表演。此外,亦常与刘晓江、苏浩慈、张静瑜、余林橞、李伟能、许家俊、人人建筑等本地艺术家互相交流及合作。
屈雅汶 (指挥)
屈雅汶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颁音乐硕士学位,主修作曲,师承罗永晖先生及曾叶发教授。现为香港都会大学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在学期间获颁多个奖项及奖学金,并有多首作品于本地或海外发表及演出。屈雅汶获不同组织委约创作,包括香港作曲家联会、澳门敲击乐协会、管乐雅集、柏斯管乐团,以及香港管乐协会专业导师管乐团等。
除了创作,屈雅汶也以作曲兼长笛演奏家的身份推广现代音乐及创意音乐。近年亦积极从事本地音乐教育,现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也先后跟音乐事务处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作教授平板电脑音乐创作与演奏,并在多间本地学校教授长笛及担任音乐导师工作。
左启希 (大提琴)
左启希为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意大利特雷维索国际音乐比赛,以及香港政府教育局2015年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的得奖者。毕业于拔萃男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左启希先后获奖学金资助,负笈伦敦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修读艺术家硕士课程(音乐及演奏双硕士),以及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家文凭。
左启希在学时曾担任多个青年乐团大提琴首席;并以首席身份参与皇家音乐学院乐团(首位港人大提琴首席)、伦敦交响乐团,以及多个香港乐团的演出,亦曾于历图、马捷尔、凯廷克等棒下演奏。他自2019年起为「香港创乐团」成员。现为香港教育大学大提琴客席导师,于多间大专和着名中小学教学。演奏用的是Charles Adolphe Gand 于1854年制造的大提琴。
李家谦 (高胡)
李家谦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颁音乐硕士(二胡及高胡),在学期间获颁多项奖学金。现任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教育大学二胡导师、一才锣鼓客席乐师,并以自由身音乐人的身份活跃于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李家谦的演奏手法糅合现代与传统,除了传统中乐及粤乐南音,亦擅长演绎流行音乐、西乐改编作品及现代音乐。
李家谦曾与多位着名指挥家、作曲家合作,于音乐会担任独奏演出,演奏作品亦被唱片公司收录。除了中乐演出,他亦经常参与跨媒体演出。
李家谦曾担任九龙青年中乐团及香港女青中乐团指挥、香港演艺学院中乐团及香港女青中乐团首席、香港胡琴艺术团成员及香港音乐事务处助理音乐主任。
李璟舆博士(数码钢琴)
旅美钢琴家李璟舆博士曾于多个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并获邀于多个重要的音乐节演出,足迹遍布比利时、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美国及香港。李璟舆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颁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并获邀留校任教钢琴系。同时,他亦是Pi Kappa Lambda National Music Honor Society及Golden Key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的会员。
李璟舆师承香港钢琴家施敏伦博士、美国钢琴家Clipper Erickson博士、贝森朵夫国际钢琴大赛总监Baruch Meir博士,及美国艾弗里‧费舍尔奖得主Frederic Chiu教授。李璟舆现为香港教育大学文化及创意艺术学系讲师、大学现代音乐室乐团副音乐总监、室乐团总监及中乐团总监,致力研究不同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
彭伟伦(中阮)
彭伟伦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颁音乐学士(荣誉)学位,师从王梓静及张艳茹老师,并随雷群安老师研习中阮,在学期间获奖学金前往北京随任宏老师深造琵琶。中学时期,于音乐事务处先后随李英炜、李萍老师学习琵琶。2013年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主办之国际青少年琵琶比赛国际组一等奖。
彭伟伦多次以独奏家身份与乐乐国乐团、宏光国乐团等香港乐团合作,亦曾演出不同类型的多元媒体音乐会,并首演多首琵琶作品:《弹拨之间》、《和》、《弦歌韵》等。除于不同乐团担任琵琶及中阮演奏员外,亦参与多种不同类型的演出,包括电视台录音、流行音乐会、舞台剧等,以及曾赴斯洛伐克、日本、台湾及内地演出。
e-乐团@香港教育大学音乐创新及设计实验室
教大音乐创新及设计实验室(musid.lab)旨在提供数码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体验式学习。参与者应用相关技术制作原型、经过深入讨论并开发创意产品来实现他们的崭新想法,产品通过表演、装置、演示和展览,在校园和社区中展示给大众。实验室开发的创科产品包括流动应用程式 e-Orch 和云端软件 THE GRID。最近,实验室获香港科学节和国际共襄创意学院邀请,以科技呈现创新音乐创演。
YouTube 影片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