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 #诗意无处不在 #多角度美感体验
视觉艺术家曾敏富和梁山丹,与本地诗人饮江、关梦南和王良和跨界合作,探讨视觉、科技与诗歌艺术的互换关系,在全新感官领域下转化诗歌成为多媒体的互动装置,引领观众进入全新的诗意想像。
《读音》是《声韵诗刊》发起的一个诗歌保育计划,自2019年开始,持续记录不同年代的本地诗人朗诵自己诗歌的声音。2021年进一步推出「诗风电浪」计划,让诗人、音乐人及影像艺术家共同以诗为灵感创作电子音乐MV。《读音》计划把诗文、录音连同影像创作,一并放到网络音讯库内,让香港的优秀诗歌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保留和传播。《读音》荣获第16届「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推广及教育奖」。
http://read.musicalstone.hk
IG:@voice_and_verse
详情
《读音:进山 · 看海 · 未尝不可》
2023年2月18至26日
星期一至五下午5时至晚上9时
星期六、日中午12时至晚上9时
E仓低层
请关注
https://www.facebook.com/hkaf.at.taikwun、
https://instagram.com/hkaf.at.taikwun @hkaf.at.taikwun 紧贴最新消息。
创作/制作团队
装置艺术家:
梁山丹(香港)
曾敏富(香港)
诗人:
关梦南(香港)
王良和(香港)
饮江(香港)
项目统筹:
廖建中(香港)
《读音:进山·看海·未尝不可》为香港艺术节全新委约作品
艺术家简介
梁山丹(装置艺术家)
梁山丹出生于1972年,在香港长大。时装模特儿出身,后来从事广告活动。这些经验培养了她的东西方文化审美观。梁山丹自学摄影,最初喜欢在她的工作环境中拍摄快照。其后一系列以香港歴史为主题的作品备受关注,2016年起当全职视觉艺术家。她将历史、文学、女权主义和生活等主题融合在一起,作品风格朴实而富诗意。她的创作媒体是摄影、录像和装置。2018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艺术文学士学位,作品《三度:张爱玲》夺得WMA镜片艺术奖。
曾敏富(装置艺术家)
香港视觉艺术家曾敏富,分别于2009年及2016年获颁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艺术文学士和硕士学位。他从作品中探索时间、转变、过程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不同的天然物料,如纸、木、冰、炭,利用火烧、溶化和冻结等过程来创作,并以装置、录像、摄影和雕塑等方式来呈现。曾敏富自2012年开始成为香港艺术学院兼任导师。作品在多个香港和海外展览展出及获私人收藏。2018 年获邀参加《艺游维港》雕塑展,同年荣获南岛美术奖首奖。
饮江(诗人)
香港诗人饮江,原名刘以正,生于香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作新诗。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奬、工人文学奬、职青文学奬及香港中文文学奬等诗歌创作奬奬项。1987年与朋友创办《九分壹》诗刊,并参与早期编辑工作。后历任多届香港中文文学奬诗歌奬评委;多次参与香港青年文学奬、工人文学奬、大学文学奬、秋萤诗奬、李圣华诗奬等评审工作。
关梦南(诗人)
关梦南原名关木衡,祖籍广东开平,香港现代诗及散文作家、资深文学工作者。1962年从广州移居香港。1970年代与友人创办《秋萤诗刊》,并曾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文艺气象」及「阳光校园」文艺版。曾任市政局中文文学创作奖及市政局中文文学双年奖评判。现为《秋萤》诗月刊、《香港中学生文艺月刊》、《香港小学生文艺月刊》、《大头菜文艺月刊》编辑,并任职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审批员及多间中小学驻校作家、文学指导。曾获大拇指诗奖和第七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编着有《零点诗选》、《关梦南诗集》和《看海的日子》(诗集)等。
王良和(诗人)
王良和原籍浙江绍兴,香港出生,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曾获三届青年文学奖、四届中文文学创作奖、大拇指诗奖、先后获颁「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发展奖」(文学艺术组别之新秀及艺术家年奖)、「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新诗组首奖、散文组推荐优秀奖及两度获颁小说组首奖。小说选集《蟑螂变》获《亚洲周刊》评为「2015年十大小说」。历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学艺术专业顾问、香港各大文学奖评判。王良和编着多元丰硕,迄今出版了共19本诗集、散文集、小说集和评论集;编着文学类作品,以及语文教学刊物之合编和合着达17部。
YouTube 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