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美术馆推出最新展览《花前鸟语:周公理绘画》,展出香港前辈水墨画家及美术教育家周公理 (1903-1989) 的作品,共计一百多幅,包括花鸟、动物、山水、人物等题材。这些作品结合中西画技法,展现了国画的线条艺术,又有西画浓淡相隔的用色,运笔洒脱豪放,对传统国画做出了改良。
周公理在 1926 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师事俄籍名画师普特尔斯基,并先后随名画家吴昌硕及李铁夫学习。他于 1942 年出任广西艺术馆馆长,与徐悲鸿联合举行抗战画展。战后移居香港,多次在本地举办展览, 并曾在泰国、澳门、美国加州、加拿大满地可和多伦多等地举行画展。周氏为张大千、徐悲鸿、罗叔重等不少艺术名家所敬重。他的作品被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加州各博物馆收藏。
周公理年青时曾接受西洋画训练,他认为写生十分重要,画家须要观察入微,并以流畅笔法展现画中主角的神髓。无论是人物、动物或植物花卉,在周公理的笔下生气勃勃、形神俱备。周氏主张用墨着色浓淡相隔,借此呈现透视空间。他喜用红与绿的对比色,使画面亮丽瞩目。他擅画玫瑰及鸽子,以白色勾勒玫瑰花边及鸽子羽毛;玫瑰枝叶繁盛,聚散得宜;鸽子下笔成形,线条流畅。因此他享有「玫瑰王」及「鸽王」之称。
周公理热心艺术教育,日本侵华期间,他在香港设立民族艺术学院,推广艺术之余,不忘举办慈善画展救亡救灾。战后他成立公理美术学院,数十年来桃李满门。他以简易笔法引导学生,同时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风格。他热爱艺术教育,有教无类。他免收穷苦学生学费,甚至耐心教导聋哑学生成材,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谋生。是次展览除了展出周公理的画作外,还有他的教学示范画稿,殊为难得。
此外,在同一展览期间,美术馆与树贤基金合作,举办《环保生活:树贤基金比赛优胜作品展》。从 700 件参加作品中,选出得奖的 40 件公开展览;一方面推动环保教育,另一方面培养年轻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