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期城中熱話的M+,想必各位對藝術(或新打卡位)有興趣的讀者已經率先入場參觀過,而身為小文青的小T亦以「扮工」為名,終於可以到M+參觀一下。雖然當日是平日下午,但M+依然人頭湧湧。


M+採用詩意的清水混凝土設計,鮮明的簡約美學,吸引不少人前來影張氣質相。M+的高樓底加上線條俐落的特色,使其空間感十足,小T也有種身處外國國際級博物館的感覺。雖然人流頗多,但是展品與展品間的距離寬廣,觀賞作品時亦不感擁擠,行逛時尚算舒適。


於地下大堂展廳有「香港:此地彼方」專題展覽,其餘五個主題展區位於博物館的二樓展廳,分別為希克展廳的「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西展廳的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之大型作品《亞洲土地》、東南展廳分別展出關於設計及建築的「物件 · 空間 · 互動」和以多樣形式呈現視覺藝術的「個體 · 源流 · 表現」,以及合院展廳以藝術家偶然發生的創作為題的「博物館之夢」。

六個主題展覽當中,「希克藏展」可以說是M+的必看展覽,M+希克藏品多達1510件,涵蓋40年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提到「希克藏展」,小T就曾到過2016於Artistree舉辦的「M+ 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覽,今年M+正式開幕,事實上在來到M+之前,知道部份藏品受到政治爭疑,小T對館內會否展出六四題材作品已不抱希望。惟入場後發現討論相關主題作品其實不算少,亦具體地反映中國人四十年來的精神面貌。雖然艾未未的《透視研究》系列、劉香成的六四攝影作品等這類直接又赤裸的作品無法亮相,確實是有些可惜。

與2016年「希克藏展」相比,雖然今年的展出藏品較豐富,敍事上較完整地展視中國40年的藝術發展,卻未有如過去那般暢所欲言。


「希克藏展」展出艾未未的裝置作品《洗白》,將新石器時代陶罐漆上工業油漆,恰巧似是回應外界質疑:「粉飾洗白不能掩蓋過去,更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整個展覽都展示了當時中國藝術家的心態,對浮動的政治局勢或擔憂或期待。

耿建翌《第二狀態》歇斯底里地大笑的四聯畫,藝術家將內心的不安通過臉上皺起的眉頭傳達出來。如果細心觀察作品,男人更像是在無聲吶喊。比起畫出沮喪、焦慮的情緒,言不由衷的大笑更讓人感到印象深刻。


岳敏君的 《每個人彼此相連》受到《第二狀態》的啓發,成為了九十年代「玩世現實主義」代表之一,岳敏君的笑臉畫更是他的畫作一大特色。玩世現實主義象徵當時中國人戲謔、嘲諷的處世態度,否定社會一切,以平衡自己的無力感。


看完「希克藏展」後,旁邊西展廳的安東尼.葛姆雷大型作品《亞洲土地》亦是必看展品之一。藝術家邀請廣州象山村300位市民,以五天時間製作約廿萬個泥人。觀眾面向著氣勢磅礡的泥人海,可以感受藝術家當時對中國的印象:遼闊的土地以及質樸的氣息。

欣賞各個展覽,千萬不要錯過M+大樓G層的M+ 商店!裡面有多款精美紀念品,小T認為以下兩份就最適合作為聖誕禮物:

何藩萬年曆 $285.00
萬年曆仿照相機造型設計,充滿詩意。以12張何藩的經典作品和語錄作每月主題,亦可移動下方的菲林調整日期,歷久不衰。

沈敬子《業》羊絨圍巾 $1,280.00
韓國藝術家沈敬子以創新技巧和抽象風格改變了傳統水墨畫創作,羊絨圍巾印上韓國藝術家沈敬子作品《業》,重現獨特美麗嘅藝術世界。送給愛打扮的知性好友,突顯她的個性氣質。


M+ 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由開幕日起計十二個月,所有訪客可免費入場參觀展覽(特別展覽和活動除外),由於參觀情況踴躍,M+暫不接待未預約訪客入場,直至另行通知。如欲來訪,請務必先於網上預約。
立即預約:https://bit.ly/3d5yDUw

請瀏覽M+網站了解博物館開放時間,以計劃行程:mplus.org.hk/tc


撰文: Ro
攝影:Ro、小T